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9篇 |
免费 | 473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104篇 |
地球物理 | 847篇 |
地质学 | 317篇 |
海洋学 | 132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震源谱的高频衰减常数对于较大的地震接近于2,对于小地震接近于3,而对于大、小之间的地震则通常不是一个整数,并且随地震尺度而变化.我们把震源谱高频衰减常数及其随地震尺度的变化与应力降随地震尺度的变化联系起来,试图给出在地震记录的完整性和高频特性并不理想的情况下,间接地研究应力降标度性质的方法.对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部分余震的研究表明,就这些余震而言,小地震的应力降随地震尺度而增加、大地震的应力降保持不变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观测得到的震源谱高频衰减常数及其随地震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分别以北京市清河镇和密云水库大坝邻近地区作为场地,讨论了贡献量最大潜在震源区的确定问题。对于北京市清河镇场地,不同周期下对场地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都是北京潜在震源区;但对于密云水库大坝邻近地区,在年超越概率小于1-00E- 2 条件下,短周期( T= 0-1s) 时对场地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是怀柔潜在震源区,而长周期( T= 1-0s) 时对场地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是夏垫潜在震源区。这种变化说明近源在短周期时所起作用较为明显,而远源对长周期部分的贡献量增大。区分不同周期下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对于确定期望地震或设定地震以及计算场地地震动持续时间等参数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3.
地震资料分辨率降低,得不到深层介质的精确信息实际上是由于大地吸收效应的影响.同时与双程波动方程相比单程波动方程避免了多次波的干扰并且计算效率高、占用内存少.本文首先基于开尔芬粘弹性介质模型将品质因子与单程波分步傅立叶法波场延拓算子相结合,实现了粘弹性介质波场延拓,从而将单程波弹性介质波场延拓推广到了粘弹性介质.然后在定位原理,数学检波器原理以及等时叠加原理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粘弹性介质非零偏移距叠前正演模拟.最后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正演记录进行弹性偏移和粘弹性偏移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值算例可以看出,粘弹性介质叠前正演深层的反射波能量减弱,同相轴变粗,频带变窄,主频减小,分辨率降低;粘弹性偏移不但实现了振幅的恢复,而且同时偏移剖面的垂向空间分辨率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深部构造的人工地震波记录资料,进行了相对速度幅值、速度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衰减特征分析,同时利用历史地震资料经转换命同的地震动衰减规律进行对比,反映出由人工地震记录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与由历史资料转换确定的地震动衰减特征是有差异的,在不同地质条件的局部地区,这一差异更为明显,这些结果中为缺乏强震记录的地区的地震动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陆维松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8(2):155-165
在斜压准地转两层流体的动量、能量和环流给定时,使用变分法,首次求得斜压流体最小位涡拟能解,此解正是斜压近常定有限振幅准确解。当通道长宽比、流体平均深度和能量三者都大于各自的临界值,且环流无垂直切变时,此准确解为有限振幅斜压Rossby波,否则,此准确解为纬向流。本文还首次提出“不相容原理”,即斜压大气有限振幅近常定Rossby波的正压和斜压两分量全波数不能相同。这表明这两种近常定波具有相当不同的水 相似文献
996.
使用距震源30km以内发生在安大略萨德伯里附近12个震级MN1.0~3.1的地方浅源地震的3个台站记录资料研究了近场地震动衰减。这对在北美洲东部进行地震动预测方程的研究和依据区域地震观测资料推断震源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得到了距震源25~30km内地震动高频(3~10Hz)水平分量以大约R-1.3的几何扩散率衰减(这里R为震源距)的结果。这与Atkinson(2004)确定的及Atkinson与Boore(2006)的预测方程中使用的几何扩散率一致。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的地震动垂直分量似乎以R-1.1略低些的速率衰减。 相似文献
997.
壳内部分熔融低速层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岩石学,岩石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及理论分析均表明,至少在具有高热流值的区段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是造成壳内低速带的主要原因,我们将由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的壳内低速层称之为壳内部分熔融低速层,它是许多深部地质作用的发源和汇聚地,并影响和制约着地球物理场特征,因此,研究了壳内部分熔融低速带的形成及其地质意义无颖将深化人们对深部地质作用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叙述了大姚铜矿的大药量爆破振动效应观测,研究了在建筑物下的爆破施工中,如何确保建筑物安保证安全生产最大用药量的问题,结合“爆破安全规程”药量指数m的应用与修正,从而得出正在对爆破上方的建筑物地面爆破振动动加速度a,速度v随爆心距地面投影r与爆心深度h之比值(r/h)的衰减变化规律;发现临近正对爆心的地面振动有强心现象,并定义它为“极震”效应;定义“极震”效应系数N为正对爆心实测加速度a或速度v与用振动衰减普适式求得值a'或v'之比(N=a/a',或N=v/v')。经多年的安全生产证明,采用振动衰减普适式(药量指娄m=1/3)和“极震”效应系数修正法,效果良好,获得生产最佳用药量,民房安全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