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503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11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鸿祯 《地层学杂志》2006,30(2):97-102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2.
采用野外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多项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上寒武统生溶蚀型藻格架白云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宏观上,藻格架白云岩呈丘状、透镜状夹于潮坪相白云岩层间,由于差异性溶蚀,发育了大量生溶蚀孔。微观上,藻格架由富藻的泥粉晶白云石组成,而架间孔由浅色的亮晶白云石充填。藻格架泥粉晶白云石呈他形—半自形,镶嵌结构,具有暗红色—橙红色的阴极发光,较高的Na、K含量,较低的Fe含量;δ13C为-0.572‰~0.124‰、平均值-0.116‰,δ18O为-5.391‰~-4.983‰、平均值-5.240‰,明其形成于准同生阶段盐度较高的相对氧化环境中。架间充填的亮晶白云石胶结物,呈半自形—自形中细晶,具有昏暗的阴极发光或者不发光,较低的Na、K含量,较高的Fe含量,δ13C值为-0.662‰~-0.251‰、平均值为-0.460‰;δ18O值为-6.639‰~-5.939‰、平均值-6.267‰,明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埋藏环境。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明,二者均具有LREE轻微富集、HREE亏损、Eu负异常特征,与海相泥晶灰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揭示了其白云化流体均来自于原始的海水。在溶蚀作用方面,亮晶白云石胶结物相对泥粉晶白云石藻格架更易于溶蚀。前者在大气水生溶蚀过程中,主量元素Ca、Mg丢失显著,Mg/Ca值由0.955降至0.007,微量元素Na、K丢失相对明显,Na/Ca值由原来的3.8×10-4降为1.9×10-4,K/Ca值由1.1×10-3降至检测限以下,而不改变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这些特征明,生溶蚀过程在元素特征上是一个去白云化的盐度降低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基本无稀土元素的带入带出。  相似文献   
43.
生作用主要与气候、植被、基岩、地貌、时间等因素有关,具有与内生作用不同的特征,如低温、低压、水、二氧化碳、生物有机体等参与。目前发现的生成矿的矿床类型有风化矿床和部分沉积矿床。生作用形成多种矿床,包括(1)红土型的金、镍、铁、锰、钴、铝土、稀土元素、铀矿、砂锡、砂金、铌钽砂矿、金红石等残积坡积和淋积矿床;(2)高岭土矿、蒙脱土矿等残余富集矿床;(3)镍、铀矿等淋积矿床。此外还有一些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44.
Hash技术是流分类的常用方法之一,用Hash技术实现快速流分类的关键问题是降低冲突率,提高冲突解决的效率。该文通过提出几个新的概念(如发散、最佳流分类比特和相似比特等)来降低冲突率,通过提出查找树方案来提高冲突解决的效率,从而得到了一种能适应进行任意域流分类工作的、高效的流分类哈希(Efficient Packet Classification Hash,EPCH)技术方案。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案冲突率低、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矿床地质》2011,30(3)
2011年6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  相似文献   
46.
安徽庐枞盆地矾山酸性蚀变岩帽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酸性蚀变岩帽是岩浆热液流体和围岩在近地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指标。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内的矾山酸性蚀变岩帽产出面积较大( 20km~2)。前人对该酸性蚀变岩帽中的明矾石矿床的地质和地化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详细的年代学研究工作尚未开展。为精确厘定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的形成时代,本文开展了明矾石~(40)Ar-~(39)Ar法和金红石原位U-Pb法定年。矾山酸性蚀变岩帽中明矾石共有三种类型:ⅠA型明矾石主要呈交代蚀变发生在热液蚀变早阶段,与石英、粒状黄铁矿或赤铁矿、少量金红石共生;ⅠB型明矾石形成于热液蚀变晚阶段,主要呈叶片状集合体充填在开放空间中,与石英、星点状赤铁矿、粒状金红石集合体共生,少量金红石和赤铁矿沿明矾石解理裂隙分布;Ⅱ型明矾石是生明矾石,主要呈细粒集合体沿裂隙分布,与赤铁矿、高岭石、地开石共生。三类明矾石形成于不同环境下:ⅠA和ⅠB型明矾石形成于岩浆热液环境下,是大矾山明矾石矿区的主要产物;Ⅱ型细粒明矾石分布在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的非明矾石矿区,是生环境下的产物。ⅠA型明矾石的~(40)Ar-~(39)Ar定年的坪年龄为131±6Ma,代了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的形成时代。与Ⅱ型明矾石密切共生的金红石U-Pb定年结果为32. 7±4Ma,在该期间,整个盆地内无岩浆活动发生,该年龄反映了矾山酸性蚀变岩帽经历生氧化作用的时间。明矾石和金红石定年结果分别对应岩浆热液和生明矾石的形成时代。在利用明矾石进行找矿工作时需先明确明矾石成因,矾山酸性蚀变岩帽中深成明矾石是下一阶段的找矿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根据近海深度浅、热容量小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一维能量平衡模式,对东中国海年平均海温进行了模拟。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平均海温的经向分布与纬向分布情况,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同时还检验了模式对海温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后简要分析了能量平衡模式应用在近海上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8.
徐忠峰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5,24(4):570-576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100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明:(1)从春季到夏季,东风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弱东风年夏季,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面温度均为正异常,然而赤道印度洋地区的正异常明显强于其南北两侧。海温异常的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使得100hPa东风减弱;另一方面使得南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减弱,导致南亚夏季风偏弱,进而造成由该季风区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少,华北地区干旱。  相似文献   
4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9月内蒙主着陆场区强对流天气频发和降水异常偏多现象,研究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明:前期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度异常偏低、欧亚和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深是其前期气候背景.极涡中心8月位于东半球和9月位于西半球,是场区前期降水偏多和后期气温偏高的原因之一.欧亚经向环流的偏强,有利于南北方冷暖空气的交汇.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活跃的印缅槽为场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强对流天气必要的扰动能量.中低层偏南风和偏北风在淮河以北地区汇合与维持,是场区降水异常和强对流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定义了一组描述冬季季、月平均1 000 h Pa位势高度上阿留申低压(Aleutian low,AL)状态的新环流指数,包括强度指数P、面积指数S及中心位置指数(λ_c,φ_c)。采用1948/1949—2007/2008年60个冬季的NCEP/NCAR平均高度场资料计算了上述环流指数,并据此分析了AL的气候及异常规律。结果明:1)AL在1月最强,中心偏南、偏西;12月最弱,中心偏北、偏东;2月居中。2)AL指数P与λ_c之间存在负相关,强年('0)偏东(λ'0)、弱年偏西。AL年代际变化主要现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偏强、偏东,但近年有反转的迹象。3)AL在强El Nio年偏强、偏东,在强La Nia年相反,该关系自1975年以后尤其明显;AL与中纬太平洋海温度(SST)存在显著正相关,SST负异常年AL东移加强,反之亦然。4)AL指数P与同期北半球中高纬气温、降水的显著相关区呈现"+-+"大圆波列分布,相关中心分别位于中纬度北太平洋、北美西北部、北美南部,与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PNA)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