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原位高温XRD方法测量了锐钛矿相TiO2在不同温度下(850、863、875、888、900℃)时间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证实锐钛矿-金红石相转变为一级反应。计算的相转变活化能为432.788±25.657 kJ/mol,指前因子为4.847 454×1015 s-1。利用ESEM观察了样品在相转变完成后,经历不同温度(888、900、930、960、1 000℃)相同烧结时间(10 h),和相同温度(1 000℃)不同烧结时间(0、5、10、15、20 h)下颗粒晶型变化和颗粒长大情况。在1 000℃以下时,温度对颗粒粒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并且不出现完好的晶型。1 000℃时,随着时间的延长,颗粒粒度不断增大,并在10 h以后出现完好晶型。根据lnDt(Dt为t时间下颗粒的平均粒度)和lnt的关系图,认为颗粒生长应经过两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72.
受热液蚀变影响的侵入岩能否给出合理的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月山岩体中的一个石英闪长岩样品进行了研究,对蚀变程度不同的矿物进行了氧同位素分析以及Rb-Sr等时线定年。各未蚀变矿物与石英构成的矿物对氧同位素表观温度的大小为:石英-角闪石对(470±15℃)>石英-黑云母对(340±10℃)>石英-斜长石对(265±20℃),表明了岩石在冷却过程中的氧同位素退化平衡。与此相应,3个未蚀变矿物(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6±1.2Ma(MSWD=0.07),等时线的线性非常好,且与前人得到的Ar-Ar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而石英-蚀变黑云母对的氧同位素表观温度(310±10℃)和石英-蚀变钭长石对的表观温度(325±25℃)与相应石英-未蚀变矿物对的相比,发生了显著改变,表明这两种矿物的氧同位素体系在蚀变过程中受到了扰动。但是未蚀变和蚀变共6个矿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6.81±0.77Ma(MSWD=0.81),此等时线的线性也很好,且年龄与未蚀变矿物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由于蚀变的影响,蚀变黑云母和斜长石的Rb、Sr含量和Sr同位素比值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蚀变矿物的~(87)Rb/~(86)Sr和~(87)Sr/~(86)Sr比值沿着等时线移动,因此等时线年龄不变,指示了蚀变时相当于全岩成分的内部流体与矿物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这表明受内部流体影响使花岗岩发生低温热液蚀变时,即使氧同位素体系受到扰动,Rb-Sr等时线仍可以有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3.
石英表面配合物与溶解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石英表面配合物和溶解动力学机理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石英的反应性主要受负电性表面物种的控制,从而导致电解质,离子强度,PH等因素对石英溶解的催化效尖,溶解速率的提高与反应活化能的降低或活化熵的增大有关。最后,介绍了在过渡液态理论和表面反应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石英溶解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74.
用振荡管密度计测定了常压下288.15 K~323.15 K范围内不同浓度的Li_2B_4O_7溶液的密度,计算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摩尔体积。用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拟合了Li_2B_4O_7在不同温度下的Pitzer单电解质体积参数,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62例经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及DWI,测量淋巴结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MRI检出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两组,将盆腔淋巴结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组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测量225个淋巴结ADC值,b值为800 s/mm2,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0.76±0.15)×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16±0.14)×10-3mm2/s,两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以1.0×10-3mm2/s为阈值,判断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53%、91.62%和93.4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利用表观弹性法,设计纵向振动与径向振动相耦合的朗芝万型换能器,该换能器用于大深度声遥测触底指示仪上,实验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合,计算方法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7.
Growth and energy budget of the polychaete, Neanthesjaponica,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17, 20, 23, 26 and 29℃)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growth, as indicated by final dry weight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ith the maximum level at 26℃, and th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29℃.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in feeding rate,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 and apparent digestive rate (AD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ADR among all the temperature treatments. In the pattern of energy allocation, faeces energy was only a small component of energy budget and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roportion of food energy allocated to growth. The metabolic energy accounted for a large portion of energy intake for each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nitrogen excretion was appreciable with changing temperature. The two expenditure terms (respiration energy and excretion energy) in energy budget were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portion of food energy allocated to growth.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growth of N. japonica mainly by influencing feeding rate and FCE. In addition, regression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ing rate, faecal production, SGR, FCE and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s for feeding rate, FCE and SGR were estimated at 25.01 ℃, 24.24℃ and 24.73 ℃, respectively, from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相似文献   
78.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2002年11月5~10日对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29.0°N~32.0°N,122.0°E~124°E)的现场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调查海域秋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秋季溶解氧平面分布整体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分布趋势,在约20m深度存在溶解氧跃层。调查海域溶解氧饱和度均<100%,表观耗氧量最高达4.0mg/L,氧不饱和状态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加剧,在123°E附近底层仍然存在明显的溶解氧低值区,但其溶解氧含量已较夏季有所回升,含量范围在3.31~8.47mg/L之间,平均为(6.73±1.09)mg/L。该海域秋季溶解氧分布主要受物理过程控制,生物活动仅在底层溶解氧低值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根据1978年1月—1981年11月渤海温盐、溶解氧场逐月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最大熵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渤海表底层溶解氧和表观耗氧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渤海表底层溶解氧(DO)场主要有2种时空模态:表、底层DO场第一模态季节变化主要由表、底层温度、盐度场第一模态控制;表、底层DO场第二模态季节变化主要由表、底层温度场第二模态控制。渤海表、底层表观耗氧量(AOU)场季节变化主要有2种时空模态:季节循环时间为增氧非对称型的表、底层AOU第一模态;季节循环时间为耗氧非对称型的表、底层AOU第二模态。渤海表层存在连续7个月的自然贫氧和富氧海域,底层存在连续8、9个月的自然贫氧和富氧海域。在增耗氧强盛期,生物生耗氧为主,饱和增减氧次之。在增耗氧衰弱-增强期,饱和增减氧为主,生物生耗氧次之。渤海环流、浮游生物分布、黄河口入海月径流量、海水饱和溶解氧等季节变化是驱动AOU模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渤海存在较强的季节性生物生耗氧过程。  相似文献   
80.
论有机质生烃潜能与生源的关系及干酪根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芳  陈建渝 《现代地质》1993,7(1):57-65
作者对我国若干盆地数百个样品的综合分析表明,(1)藻类等低等水生浮游植物来源的有机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沉积 成岩氧化可形成贫氢的腐泥型干酪根(Ⅲ型或Ⅳ型):(2)不仅高等植物的某些特殊生化组分可对富集形成壳质型干酪根,其木质纤维组分办可形成相对富氢的腐植型干酪根;(3)不同类型十酪根中的镜质组分的化学结构明显不同;(4)沉积成岩条件对有机质的活化能和热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