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5篇
  免费   1297篇
  国内免费   938篇
测绘学   4522篇
大气科学   1721篇
地球物理   878篇
地质学   1131篇
海洋学   1028篇
天文学   536篇
综合类   692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介绍了我国已建成的GPS增强系统采用的原理和主要组成,利用观测数据分析比较了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阐述了GPS现代化升级改造的两个方面,对GPS现代化对增强系统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对的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82.
GPS导航对抗策略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导航对抗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分析了导航对抗中的主要攻防策略,研究了用于导航对抗的干扰及抗干扰技术,总结了GPS为增强系统安全性所进行的改进和完善的主要方面,并介绍了一些适合应用的导航对抗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83.
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间的转换过程是对卫星重力梯度测量进行模拟研究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步骤.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符号运算辅助推导该转换过程的新思想.首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运算繁琐复杂;然后通过对理论推导过程的分解,确定了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各关键步骤;并借助于计算机符号运算实现了这一转换过程的计算机推演,成功地得到了完整的符号公式结果.所编写的符号推演程序在多台计算机的多种平台上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符号运算对于公式体系繁杂的卫星重力学理论研究来说具有极大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84.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结合热带风场的变化,采用分级客观定量的计算方法,得到影响关键区内的云系像素值大小和云顶亮温。同时,结合该关键区内热带风场的变化,对云系是否影响广西进行预测,判断其对暴雨范围、强度、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暴雨过程的预报。经过对1996~2002年4~9月169例暴雨个例的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在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中80%的云系叠加在西南风急流之上。云顶亮温在-70℃以下的云系像素值达到500时,就有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此结果应用到日常预报业务中,对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85.
应用MICAPS资料, 通过天气诊断分析, 结合FY-2卫星云图及德宏CINRAD-CC雷达体扫资料, 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5月18日滇西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发现本次大暴雨过程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为初夏孟加拉湾风暴及南下冷锋切变; 大暴雨发生在高能高湿的水汽辐合中心、700 hPa螺旋度正值区及湿 Q 矢量散度大值辐合区内; 卫星云图上, 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大暴雨区发展; 多普勒雷达回波为絮状混合型降水回波, 强度在30~44 dBz之间, 频繁出现的逆风区、低空急流、中尺度辐合线等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786.
暴雨云团的卫星监测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卫星监测、分析和研究暴雨云团的国内外若干研究结果和进展给予了简要综述。主要涉及卫星遥感监测和分析暴雨云团的适宜尺度,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东亚梅雨锋暴雨云团的监测和分析, 卫星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及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87.
一次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微物理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通过卫星观测到的一次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后形成的云迹线个例,分析了云迹线与其周围云的光谱特征、亮温、亮温差、云顶粒子有效半径等云微物理特征,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揭示了这次过冷层状云催化的微物理效应。云迹实际上是持续时间超过80 min、宽和深分别约为14 km和1.5 km的云谷。云迹周围的云顶粒子有效半径为10—15μm,而云沟内的粒子在15—24μm变化。周围云体由过冷滴组成,中间可能夹杂了一些低浓度的冰粒子,云沟内云的主要成分是冰。和周围未被催化的云相比,0.6μm通道的光谱反射率,在云沟处有明显的增加,而3.7μm通道反射率在云沟内是降低的,尽管其绝对变化幅度不大,但其相对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播云时间的增加,云沟深度、宽度逐渐增加,云沟内和周围云体的温差逐渐增加,对通道4和5而言,在最早催化部位,最大分别达到4.2℃和3.9℃,4和5通道之间云沟内的亮温差也是随冰晶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为1.4℃,而云沟周围云为0.2—0.4℃。云沟的形成、云沟内云顶温度的增加和4,5通道之间亮温差的增加,都足以说明被播云体变薄,其原因是由于云顶降水使得云内的水流失,云顶下降。云顶冰晶化、冰粒子增长成降水造成云顶下沉,是云沟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本次播云作业,晶化作用在播云22 min后逐渐显现。在播云后38—63 min,有新的水云在云沟的中间部位生成,可能是由于冻结潜热释放引起的上升运动所致。而新生水云在形成较早的云迹中没有出现,这些较早形成的云迹在80多分钟的整个观测期间持续扩散。最终,在周围云从外向云沟内的扩散过程中,云沟开始消散。  相似文献   
788.
利用6h降水估计和黑体亮度温度(TBB)等两种FY_2C静止气象卫星定量产品,初步分析了它们在2005年后汛期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6h降水估计在整个后汛期(7-9月)中,白天的两个时次08-14时和14-20时预报效果比晚上20-02时好,白天的晴雨预报TS比晚上的晴雨预报TS要高0.2左右,白天的雨量误差比晚上的雨量误差小3mm左右。  相似文献   
789.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3):295-295
一个新的由6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观测系统于2006年4月14日发射升空,其目的是改进天气预报,监测全球气变化和加强空间天气研究。该系统将首次通过来自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无线电信号提供地球上上万个点的每日实资料,用于科研与业务。该系统由美国与台湾(American Insti  相似文献   
790.
李金田同志,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科技开发室主任,高级工程师。20多年来,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耕耘,他先后在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黄河凌汛期气象服务、春播及生态卫星遥感监测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工作,为当地党、政及其它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气象决策信息,为气象部门拓展服务领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