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亚干旱区的荒漠化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1998,18(2):119-127
笔者在实地考察、航片和卫星影像判读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以咸海盆地和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为例,分析探讨了中亚干旱区荒漠化发生的过程、机制及其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的影响和危害。由于大量从阿姆河和锡尔河引水扩大灌溉、浪费水源及单一农作物种植,使1960年时还为世界第四大湖的威海水面和蓄水大减,在干枯了的湖底和周围耕地上荒漠化快速发展,造成自然环境系统的严重退化和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虽然在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荒漠化现象,但荒漠化的规模在近40年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塔里木河下游和克里雅河下游及玛纳斯河下游的湖泊干枯,植被退化甚至消失,不少野生动物灭绝。  相似文献   
52.
第四纪地质环境的人工再造作用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年丰 《第四纪研究》1998,18(2):128-135
第四纪地质环境的人工再造作用是一个新概念。文章在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近50年来全球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严重趋势。人工再造作用是人类过量的经济活动对岩石圈与生物圈接触介面产生的一种破坏作用,其动力是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及其巨大的物质需求。可将人工再造作用看作是第四纪中最新的一个地质事件。研究发现,这一破坏作用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采用Logistic数学模型开展深入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对资源、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给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3.
l问题的提出荒漠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已往对荒漠化的研究一般偏重于北方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强烈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南方的水蚀荒漠化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我国南方部分花岗岩丘陵地区,由于水力作用为主的强烈侵蚀,土地严重退化,并且发展到劣地切割,出现类似荒漠的景观,闽西南长汀县河田镇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该镇的水蚀荒漠化大致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形成,到40年代发展到顶峰,当时的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没有…  相似文献   
54.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这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所提出的影响广泛、意义重大的主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三者的相互联系愈来愈紧密,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愈来愈显著,成为入与自然构成的“系统”中的重要“元素”。“气象日”能够选定如此重大的主题,这就充分表明气象活动广域化、气象影响全球化、气象行为社会化已经成为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最为远离海洋的新疆已经明显地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影响;过于放纵的人…  相似文献   
55.
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驰  姜琦刚  李远华  邢宇 《世界地质》2010,29(1):160-167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原和畜牧基地, 随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笔者应用RS和GIS技术, 以1970 年MSS、2000 年ETM和 2007年CBERS数据为数据源, 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并辅助野外调查验证, 获得三期解译数据, 并利用空间分析、网格剖分方法, 对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不断增加, 1970 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08.76 km2 , 2000年为7 539.52 km2 , 2007年增加到7 852.12 km2 , 共增加面积443.36 km2。1970-2000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134.09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53.35 km2 ; 2000- 2007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41.71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172.8 km2。  相似文献   
56.
正2014年4月29~5月8日,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UNDP中国代表处一行6人,访问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并在干旱区灾害风险管理、荒漠化治理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在埃塞俄比亚期间,考察团分别访问了UNDP埃塞俄比亚代表处、干旱预警协调中心、农业部风险灾害管理与粮食安全局、非洲灾害风险管理中心及奥罗米亚草场恢复项目办公室,并受到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与UNDP驻埃塞俄比亚总代表接见。双方围绕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高  相似文献   
57.
Land cover change affects surface radiation budget and energy balance by chang- ing surface albedo and further impacts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In this article,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satellite produc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surface albedo change caused by land cover change during 1990-2010. In addition, the annual-scale radiative forcing caused by surface albedo changes in China's 50 ecological regions were calculated to reveal the biophysical mechanisms of land cover change affecting climate change at regional scal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tional land cover chang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land reclamation,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past 20 years, which were almost induc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Grassland and forest area decreased by 0.60% and 0.11%,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urban and farmland increased by 0.60% and 0.19%, respectively. The mean radiative forcing caused by land cover changes during 1990-2010 was 0.062 W/m2 in China, indicating a warming climate effect. However,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radiative forcing was huge among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Farmland conversing 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main type of land cover change for the urban and suburba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gion in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caused an albedo reduction by 0.00456 and a maximum positive radiative forcing of 0.863 WIm2, which was presented as warming climate effects. Grassland and forest conversing to farmland, the main type of land cover change for the temperate humid agricultural and wetland ecological region in Sanjiang Plain, caused an albedo increase by 0.00152 and a maximum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of 0.184 W/m2, implying cooling climate effects.  相似文献   
58.
贾一凡 《西部资源》2014,(2):151-15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力度虽然不同,但是与荒漠化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荒漠化斗争的历史,既可以总结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为党和政府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决策提供参考;还能够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与荒漠化斗争的热情。  相似文献   
59.
正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即将到来的时候,由杨萍、李森、魏兴琥、董玉祥等同志编制的《西藏西藏综合自然与沙漠化地图集》已经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应作者邀请,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图集。《西藏西藏综合自然与沙漠化地图集》生动直观,深入浅出,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一般读者可从中获得有关西藏土地沙漠化的知识;专业人员可从中看出土地沙漠化研究与防治的脉络与轨迹;政府部门可以从中了解西藏土地沙漠化的现状、成因和防治优化模式,以利于制定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0.
草地荒漠化是河西走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探究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的现状与变化,是维持地区生态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2009、2014、2019年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时期的气象和年鉴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量化了驱动草地荒漠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威胁持续存在,2019年,荒漠化草地面积为371.93万hm2,占河西走廊草地总面积的43.7%,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占比为65.58%。(2)2009—2019年,荒漠化草地面积减少134.68万hm2,草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根据草地荒漠化程度综合性评价指数,除金昌市外,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和武威市草地荒漠化呈逆转趋势。(3)驱动草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各类因素中,年降水量增加有助于荒漠化逆转,年均气温、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牲畜存栏数、常住人口数与草地荒漠化呈正相关,其中常住人口数通过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间接导致草地荒漠化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