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权造-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3种类型。其中,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坝上草原-河北坝上草原,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达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但总体上,在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总体上受地背景控制。其中,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42.
气候变暖与内蒙古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以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暖,3-9月积温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几年增幅速度加快,水分蒸发量加大,而降水趋势基本不变;积温的增多虽然给目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势必加剧土地的干旱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43.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4.
沙漠、沙漠化、荒漠化、沙化、风沙化等是一组在讨论沙漠化问题时经常出现的,相互联系区别的概念。有必要作一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45.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李宝林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01,56(3):307-315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已经超过与其相邻的西部环境条件更差的沙区,利用RS和GIS,根据NOAA/AVHRR数据建立的沙质荒漠化监测指标,对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沙质荒膜化现代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TM数据对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方式与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沙质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6.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95,自引:33,他引:62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2003,23(3):209-214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7.
基于MapObjects的阜新市荒漠化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阜新地区荒漠化土地详查数据,采用VB编程语言和MapObjects组件开发了阜新市荒漠化土地信息系统。文中对该系统的开发环境与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主体结构等作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为荒漠化土地监测和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48.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水蚀荒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水蚀荒漠化是我国南方花岗岩丘陵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严重的水蚀荒漠化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在自然因素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表物质主要由风化强烈的花岗岩组成,为水蚀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丰沛且集中的降水增加了水蚀荒漠化的强度;在社会因素方面,人口剧增加大了对土地的压力,几次大规模乱砍滥伐又使植被大量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采取了科学试验研究与群众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水蚀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9.
鄱阳湖滨沙山地区景观结构及土地荒漠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鄱阳湖周围分布着一系列砂山,由于历史时期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加之该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荒漠化发展迅速,其标志是流沙面积的扩大,对当地群众产生生活构成新的威胁。本文以江西星子县和都昌县砂山为例,运用卫星像片初步分析出星子县流沙面积占其砂册面积的12.08%,都昌县流沙面积比重为20.3%,处于中度荒漠化发展阶段,最后进一步分析分析了荒漠化发生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0.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1971-2000年30年来云南三江并流地区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地区近3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略有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在气候干旱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出现草场退化、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荒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