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青海湖布哈河流域树轮宽度指数与NDVI植被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来自青海湖流域乌兰和天峻的树轮指数和1982-2003年逐月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及气候数据, 在分析树轮指数及草地NDVI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树轮宽度指数序列与青海湖布哈河流域草地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树轮宽度指数及草地NDVI主要受6-8月份的水热条件的影响, 温度与同期树轮宽度指数及草地NDVI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而降水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树木年轮指数序列与6-8月草地NDVI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与8月份的NDVI相关性最强.树轮指数与草地NDVI间的显著相关性为研究该地区草地过去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基础, 利用乌兰和天峻的两条树轮指数重建了8月份NDVI的千年变化.  相似文献   
62.
张锐  刘普幸  张克新 《中国沙漠》2012,32(1):181-187
基于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线性趋势线、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对新疆草地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新疆草地温度、降水、蒸散生产潜力均表现为显著增加,且四季和生长季各生产潜力也呈线性增加,夏季和生长季增幅最大,其次,草地生产潜力以及增幅均表现为北疆高于南疆,基本为由南向北递增,并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一致。其中,水分条件是影响新疆草地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根据二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年平均气温每升高/降低1 ℃,草地的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减少17.309 kg·hm-2·a-1,年降水量每增加/减少1 mm,草地的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减少24.392 kg·hm-2·a-1。  相似文献   
63.
科尔沁沙质草地优势多年生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霖  崔夺  陈静  毛伟  赵学勇 《中国沙漠》2013,33(3):688-695
养分回收是多年生植物重要的适应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植物重新利用体内养分。尤其在养分贫瘠的环境中,养分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竞争和适合度。但是,不同物种和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具有较高的变异,这对理解不同物种或生活型植物在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中39种多年生植物成熟绿叶和枯叶的氮素含量和氮素回收效率,以揭示不同物种或生活型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质草地优势多年生植物成熟绿叶氮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2.2~33.4 mg·g-1,平均值为23.3 mg·g-1;与全国及全球尺度上的研究结果相比,科尔沁沙质草地成熟绿叶氮含量平均值偏高,说明干旱荒漠环境植物叶片平均氮含量相对较高;多年生植物枯叶的氮素含量明显小于成熟绿叶氮素含量,变化范围在6.2~18.8 mg·g-1,平均值为11.3 mg·g-1;多年生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范围在29%至7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0.3%。这说明氮素回收是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多年生植物重要的养分保留策略之一。另外,沙质草地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固氮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显著低于灌木和杂类草植物。这一结果间接说明植物氮素保持能力的分异是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共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4.
涂文霞  叶茂  徐海量  赵新风 《中国沙漠》2013,33(5):1349-1355
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丘间低地荒漠草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8个肥料添加处理(CK、N、P、K、NP、NK、PK、NPK),研究了荒漠草地植物多样性对不同肥料添加处理的响应,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植被丰富度指数在P、NP、PK肥添加的作用下显著增加,而其余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 NK处理使研究区植被丰富度指数下降;多度指数在不同肥料添加下表现出与丰富度指数相同的特征;(2)不同施肥处理对荒漠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肥、NP肥的添加使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对照(CK)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P肥添加、NP肥添加是增加新疆荒漠草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3)植被丰富度指数在年际间的变化表现为:2009年开始施肥,2010年丰富度指数下降,2012年丰富度指数上升,即随着施肥时间的推移,同一块样地丰富度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均匀度指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5.
无边绿浪连天碧,浩瀚草原涌青波。这是内蒙古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天蓝了,水清了,山川变绿了,草原更美了的真实写照。国际草原和草地大会是世界草学界最具影响的学术组织,两大组织选择在内蒙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说明国际草学界对中国草原、草地的关注,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对内蒙古草原的厚爱。  相似文献   
66.
图片为位于红原县城北面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红原高寒草地试验区(31°51’-33°19'N,101°51'-103°23’E),地形以白河一级阶地与高原面浅丘状山地构成主要地貌景观,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和以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为建群种的高寒灌丛草甸。整个红原地区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相似文献   
67.
68.
遥感红边指数与表征绿色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化参数有密切的关系,是植被长势监测的重要因子。为寻找出最适用于城市草地生长状况监测的红边指数,本文基于Sentinel-2A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红边指数在城市草地健康状况估算方面的差异。本文以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城市草地为例,在全面分析各种健康水平草地光谱响应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选取了6种与草地生化参数相关的红边指数,即红边位置REP、地面叶绿素指数MTCI、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DRE1、新型倒红边叶绿素指数IRECI、红边叶绿素指数CIred-edge以及叶绿素吸收指数MCARI2,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欧式距离对这6种红边指数在草地健康判别中的优劣进行了定量对比。结果表明:IRECI指数对草地健康状况最为敏感,该指数在不同健康等级草地的值域区间和均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判别总精度均大于85%;NDRE1和MCARI2指数次之,其他3个指数则难以判别草地的健康状况。因此,在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城市草地健康遥感判别中,推荐使用IRECI指数。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氨气挥发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情况、历史放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2005和2006年生长季期间,在长达17年放牧处理的样地上测定了5个放牧强度下的氨气挥发量。结果表明:氨气挥发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春季和初秋高,晚秋和夏季低,变化范围为0.88-3.52 gN ha~(-1)d~(-1)。土壤pH值、NH_4~+-N浓度、湿度以及容重对氨气挥发控制作用较强。但是容重的影响与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作用相反,而容重的大小直接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虽然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氨气释放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来说并不显著,但是,相对不放牧的情况而言,氨气挥发量在放牧情况下更大。而土壤氮浓度、植物生物量却在放牧的情况下更低。这些都意味着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比不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起来会更慢。这种关于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有助于加强了解氮素丢失对草原各进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制订适宜的放牧及施肥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中部亚高山草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草地碳通量组分的区分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于2013年6-8月在祁连山中部亚高山草地开展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研究,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自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系统测定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同时测定10cm处土壤温度和5cm处土壤湿度。分析呼吸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动态,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占土壤呼吸速率的比例,呼吸速率与土壤温湿度及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呼吸(11.07μmol · m-2 ·s-1)>土壤呼吸(6.31μmol·m-2·s-1)>异养呼吸(4.92μmol·m-2 ·s-1)>自养呼吸(1.39μmol·m-2·s-1);自养和异养呼吸速率分别占土壤呼吸速率的22.03%和77.97%;呼吸速率与10cm处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Q10值排序为:土壤微生物呼吸(Q10=3.74)>土壤呼吸(Q10=2.76)>生态系统呼吸(Q10=2.49),呼吸速率与5cm处土壤湿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双因素模型明显提高了呼吸速率与温湿度的相关性,能够分别解释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89%,79%和62%;地上生物量和呼吸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下生物量与呼吸速率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未刈割草地呼吸速率大于刈割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刈割一年的土壤呼吸速率大于刈割两年的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