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气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利用多时间尺度NCEP/NCAR再分析资料、TBB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动力诊断、理论探讨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华南暴雨发生时副热带高压的短期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华南暴雨发生前副热带高压有一西伸一东撤的过程,而华南暴雨发生在副高东撤到接近最东时。利用L9R15谱模式模拟了孟加拉湾异常热源对副热带高压西仲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孟加拉湾异常热源可能是副热带高压西伸的可能机制。而正的涡度的局地变化可能是副高东撤的因素。  相似文献   
33.
黎金水 《广西气象》2005,26(4):62-62
自2005年6月13~22日受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共同影响,广西出现持续大范围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致使西江、桂江、浔江河水急剧上涨。6月18日09时西江梧州水位到达警戒水位(17.30m),20日02时开始,洪水以每小时超过20cm速度急速上涨。6月21日20时,梧州市拉响了河东防洪堤洪水漫顶进水的第一声预警警报,6h内高程27m以下的人员和物资必须撤离到28m以上。22日05时,响起了河东进水的紧急警报,低水位的人员必须马上撤离,22日06时50分,洪水漫过梧州市河东防洪堤顶,07时水位高达25.43m,超警戒水位8.13m,并仍以每小时1lcm速度E涨。  相似文献   
34.
冀中滨海平原大雾的形成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冀中滨海平原区廊坊市1971-2000年9个观测站大雾资料,对该区域大雾、浓雾的形成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1)大雾尤其浓雾是冀中滨海平原区秋、冬季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性天气之一;(2)大雾、浓雾除具有低能见度外,其连续性、持续性和大范围同日出现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具有灾害性影响的特征;(3)自1990年以来,年平均大雾日的变化有明显加剧的现象,相比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浓雾日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4)影响大雾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气、气候条件的变化,浓雾日数的增加还与城市经济化发展、空气污染程度加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5.
通过2005-2008年4-6月Micaps资料,查找500 hPa东北有冷涡,500 hPa和700 hPa江苏境内为大片的西北气流,当天午后到夜里出现强对流天气的若干典型个例,借助Micaps系统通过对一些个例的物理量资料分析,得出它们共同的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机理;同时还分析得出诊断该类对流天气的不太适合使用的物理量和较适合使用的物理量;并分析个例的大气探空层结曲线,得出它们的对流层结与其它类型的区别,并剖析它们的一日转变情况;同时用Q矢量锋生函数方法分析,发现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常出现个别站龙卷或大范围冰雹.  相似文献   
36.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岗斑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Sr、S、Pb同位素的特征,指出富碱花岗斑岩侵入年代新,同其同位素年龄范围为35-52Ma,属于喜马拉雅期产物,岩石主要成分钾长石(35%-45%)、斜长石(15%±)、黑云母(10%±)和角闪石(5%±)。  相似文献   
37.
高低空急流在云南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共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何华  孙绩华 《高原气象》2004,23(5):629-634
通过对1980—1991年出现的46次云南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型,找出云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11次冷锋切变型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在冷锋切变环流形势下云南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后对流层高低空急流或强风速带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范围暴雨发生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提取造成云南暴雨的强信号,以期对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运用格林函数方法,给出了弱二次切变流轴对称涡旋演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当环境流中弱二次切变强度增加(减少)时,扰动动能的最大值增加(减小),扰动动能的变化加速(减速);而扰动涡旋的范围对扰动动能的大小与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A new present weather identifier(PWI) based on occlusion and scattering techniques is presented in the study. The present weather parameters are detectable by the 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MOR) approximately up to 50 km and by droplet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0.125 mm to 22 mm with velocities up to 16 m s-1. The MOR error is less than 8% for the MOR within 10 km and less than 15% for farther distances. Moreover, the size errors derived from various positions of the light sheet by the particles were checked within ± 0.1 mm ± 5%.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MOR, in a sudden shower event, is surprising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sentry visibility sensors(SV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up to 98%. For the rain amounts derived from the size and velocity of the droplets, the daily sums by the PWI agree within 10% of those by the Total Rain Weighing Sensor(TRwS205) and the rain gauge. Combined with other sens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wind, the PWI can serve as a present weather sensor to distinguish several weather types such as fog, haze, mist, rain, hail, and drizzle.  相似文献   
40.
上海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上海1 km CO2排放网格,分析市域(UB1)、市辖区(UB2)、建成区(UB3)和城区(UB4)4个城市范围的CO2排放特征。上海市域CO2排放空间格局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排放水平向外递减,形成了3个梯度。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部分地区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活动对周边区域的排放有显著影响。UB4是上海城市的最佳表征,2007年UB4内CO2排放达到1.89亿t,人均排放12.04 t;UB4排放占UB1排放的75.40%,UB1人均排放比UB4人均排放高12%。上海城市化和工业化在空间上的高度重合,导致高排放源集聚于UB4内,形成UB4的高排放特征。个别网格的排放量已经占到区域或者城市总排放量的10%~20%;前10高和前100高排放网格,其累积排放总量分别占据了3个城市范围(UB1、UB3和UB4)总排放量的60%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