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1963-2012年中国主要木本植物花期长度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花期物候变化研究对赏花活动安排、园林景观布置和致敏花粉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对始花期与盛花期的变化趋势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很少有研究辨识了花期长度的时空变化。本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观测数据,统计了1963-2012年中国42个站点23种广布木本植物的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分析了花期长度变化的时空格局、种间差异和变化形式。主要结论为:所有的259条花期长度时间序列中,61.39%的序列呈延长趋势,其中显著延长的占21.24%(P<0.05)。灌木花期的延长趋势比乔木更加显著。东北地区南部、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多数站点花期长度主要呈缩短趋势。在东北地区北部、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大多数物种的花期长度呈延长趋势。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在20°N~22°N间最大(0.94 d/a)。西部地区(87°E~112°E)的花期长度变化趋势(平均0.28 d/a)高于东部地区(平均0.05 d/a)。花期长度的总体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63-1980年(偏短)、1981-1997年(与多年平均值接近)和2001-2012年(偏长),但不同物种的花期长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花期长度延长的序列中,43.39%是因开花始期提前程度大于开花末期;在花期长度缩短的序列中,62.00%是因开花始期提前程度小于开花末期。  相似文献   
282.
苹果产地土壤环境与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苹果产地的地貌、地质以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可能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因素——土壤背景值、元素有效态、环境安全性、苹果矿质元素等方面特征。认为苹果产地位于利于苹果生长的特定温度、湿度以及富含较多矿质元素的洪积扇上,优良的地质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矿质资源。将所测表层土壤指标与平原区背景值进行对比,明确了相关指标的贫化与富集程度,同时了解到部分有效态元素与其全量、p 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并掌握到产地具有低有效钼的特点。此外,对比了两个产区苹果果实矿质的含量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苹果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3.
利用莎车县气象局1990—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莎车农业气象试验站1992—2013年杏、苹果、桃、梨、沙枣、巴旦姆花期观测资料,分析莎车春季首日变化特征及对果树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莎车春季首日平均为3月21日,2000年出现突变性提前,春季首日与3月及3月各旬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相关,与年平均气温、1月中旬及2月下旬平均气温呈显著相关;3—5月果树陆续进入花期,杏(巴旦姆)花期最早、梨(桃、苹果)花期次之、沙枣花期最晚。杏、梨、沙枣花期持续时间年际差异较大,但均呈现增多趋势,其中杏突增年份与春季首日突变年份基本一致,梨、沙枣偏晚3~5年;果树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与春季首日的差值变化基本一致,其中开花始期与春季首日相关性最好,杏花期与春季首日最接近;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杏、梨、沙枣等3种代表性果树开花始期回归预报模型,经历史拟合和2011—2013年检验, 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和预报杏、梨、沙枣开花始期。  相似文献   
284.
利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和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两个生长季沈阳和喀左地区日光温室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基于日光温室番茄实际低温冻害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构建日温差指数,确定辽宁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果实膨大期低温冻害的指标,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日光温室温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持续低温、寡照及高湿综合作用造成了番茄低温冻害的发生。在日光温室内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日光温室外出现阴雨雪天气,且寡照天气持续3d,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小于10℃,最低气温小于5℃,且5℃以下低温持续时间达15h以上时,将出现低温冻害。利用日光温室内外逐时气温数据建立温室内逐时气温预报模型,18时至翌日08时逐时气温≤3℃误差的预报准确率达86%以上。因此,利用确定的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冻害指标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逐时气温预报模型,可实现温室内番茄低温冻害预警,提高日光温室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85.
韩爱梅 《山西气象》1998,(2):40-42,61
依据短枝型苹果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条件,在山西晋中丘陵高寒山区发展较困难。1987~1994年以来,在山西寿阳、昔阳两地丘陵高寒山区进行的短枝型攻瑰红苹果的抗寒、抗旱适应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探索到了针对高寒山区气象条件发展短枝型攻瑰红苹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86.
杨小萍  田淑欣 《山西气象》1998,(3):18-19,25
我省大白菜的主要产区在太原市的清徐县、晋中地区的榆次市,太谷县等地,为太原盆地一带。因处在同一地理区域,气候条件基本类似,我们仅以太原市的气候资料,对大白菜的冻害进行分析。常言说,立冬不砍菜,必定要受害。立冬一般出现在11月份的第2侯。我们首先来看一...  相似文献   
287.
程立平  王亚萍  齐光 《地理研究》2021,40(9):2684-2694
通过对长武黄土塬区不同林龄苹果林地下0~20 m深剖面土壤湿度及土壤水氯离子浓度测定,定量分析了黄土塬区苹果种植对厚深黄土剖面土壤水分及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苹果林地深剖面土壤水分由浅及深逐年降低,深层土壤储水量呈倒“S”曲线趋势下降,27龄之后进入稳定期。丰水年份形成的活塞流是黄土塬区深层渗漏以及地下水补给的主导方式,农田下地下水年均潜在补给量为30.2 mm,占年均降水量的5.2%。农田转换为苹果林地后形成的深厚土壤干层将阻断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弱地下水补给过程中活塞流的主导作用。需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农果面积比例,保证地下水资源持续补给,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8.
根据合阳县农业气候特点,对温带主要水果苹果、梨和葡萄,以及新的经济林果黑核桃、扁桃在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合阳县海拔800-1200m为苹果、梨优质气候区;除西北部皇甫庄以北和南部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均适宜红地球葡萄种植;扁桃适宜种植范围亦较广,尤以西北海拔800m以上地区为佳;黑核桃在合阳县属材用型最适宜区。  相似文献   
289.
广西冬季严重冻害的前期强信号及预测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500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青藏高原积雪以及表征大气活动特征的物理量等资料,从多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广西冬季严重冻害的前期强信号,最后形成预测概念模型,为广西冬季严重冻害的预测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0.
新疆是梨的原产地之一,品种众多。在长期的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中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库尔勒香梨就是一个典型。香梨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流域。它以皮薄、肉质酥脆细嫩、汁多甘甜、香味浓郁和耐储藏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香梨栽植面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扩大,到2000年已超过2万hm2,产量超过10万吨。产品已受到沿海大城市的欢迎,并外销到香港、东南亚等地。出口价要比其他梨品高出1~2倍。但是,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部分梨产区气象灾害频繁,严重时造成毁灭性损失。加之近年在大力发展香梨生产中,也出现了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