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4篇
  免费   1090篇
  国内免费   2084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5838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62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0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10篇
  1936年   2篇
  1924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中上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巴山造山带, 平面上表现为大尺度向南西显著突出的弧形带, 无论在变形样式和形成时间上都明显与秦岭造山带不同。在大巴山构造格架划分和野外构造变形观测基础上, 通过构造解析, 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 重建了大巴山晚中生代独特的构造应力场, 指出大巴山属陆内造山, 形成于J2末, 并持续到K2初期。其构造应力场特征, 以城口-房县断裂为界,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与其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征显著不同。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主要表现为NE-SW向构造挤压, 而在大巴山弧形前陆带从西向东, 由近E-W向挤压, 转变为NE-SW向挤压, 最后转变为近S-N向挤压, 构成一向其外缘扩散的放射状构造应力场。总之, 大巴山造山带由推覆体向前陆, 构造挤压作用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扩散。这期构造挤压作用控制了大巴山造山带陆内变形活动, 导致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显著缩短, 同时受到其东西两侧基底隆起——神农架-黄陵地块与汉南地块的强烈阻挡, 造就了现今的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其动力学背景可归因于晚中生代东亚板块多向汇聚。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对探讨秦岭造山带动力学特征具有科学意义, 为研究川东北油气运聚规律提供了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泉子沟斑岩钼矿床位于内蒙古丰镇市,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内。矿区出露一套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红娘山杂岩体,主要由中粗粒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组成,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花岗岩中。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泉子沟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地质意义。5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8.8±2.2)Ma~(161.5±2.2)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159.8±1.0)Ma(MSWD=0.92),等时线年龄为(161.7±3.1)Ma(MSWD=1.40)。红娘山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中粗粒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3±1)Ma(MSWD=0.88),似斑状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62±1)Ma(MSWD=0.40),石英斑岩结晶年龄为(160±2)Ma(MSWD=1.90)。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泉子沟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成矿与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泉子沟钼矿床的辉钼矿w(Re)介于16.49×10~(-6)~32.87×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  相似文献   
63.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指出切割到基底的古河道型铀矿床,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周围,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氧化带-铀矿化带-原生灰色岩石;氧化带-氧化铁再沉积带-漂白带-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64.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是重要的金、稀有元素成矿带。作者将我国境内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和额尔古纳隆起区的砂宝斯金矿、小伊诺盖沟金矿等与俄罗斯赤塔州的达拉松、克留切夫等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该成矿带内金矿床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上述矿床均受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控制,矿床形成于西伯利亚地台与蒙古—华北陆块碰撞造山环境;我国上黑龙江盆地区与俄罗斯东后贝加尔地区同属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以中温热液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5.
滩间山地壳自中元古代蓟县纪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金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蓟县纪早期,万洞沟群黑色岩系沉积于NE 向同生断裂控制的凹陷中,矿源层产生;蓟县纪晚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成矿奠定了基础;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富集有重要作用;华力西期,脉岩型矿石生成;印支期,伴随推覆作用有微弱矿化的叠加;喜山期,氧化矿石形成。因此,滩间山金矿床是本区地壳构造演化的产物,属黑色岩系同构造多因复成金矿床,即滩间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6.
以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大岗山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中的应用为例,总结了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在坚硬地层中的施工技术。从设备机具的选择、施工工艺、相关参数的确定、钻进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钻孔轨迹平面投影图对孔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7.
北补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张旗  陈雨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4):366-393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生,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一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山Ms4.6级地震进行了总结。主要依据《大震现场工作研究汇编》中的方法,运用河北台网的资料对本次地震的类型做出了及时的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一次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短期内本区不会有更大地震发生。事实证明所得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9.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植物与植被类型初查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武利玉  苏世平  王蕙 《中国沙漠》2006,26(4):564-568
通过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进行植物、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内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植物185种,分属于56科;区内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群落趋向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加;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工程区内植被类型划分为9种类型,即 2种天然植被类型和7种人工植被类型。根据当前所造林分多为结构单一的纯林的现状,认为今后在南北两山进行植树造林应考虑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积极采用人工措施促进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