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伴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测绘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广西航空遥感测绘院(以下简称"广西航测院")工程师谢启德,1975年参加工作进了测绘队伍,亲历了测绘技术的大飞跃,可说是一个老测绘人.原以为他应该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不料一见,却感到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瘦削中透着精干,言语间饱含着进取活力,显示了前行中的测绘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32.
四川汶川MS 8.0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遥感影像解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付碧宏  时丕龙  张之武 《地质学报》2008,82(12):1679-1687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MS 8.0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形成了空间上基本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地震断层)。根据地表破裂带的解译标志及影像特征,我们充分利用震后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飞机所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以及我国台湾福卫-2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详细解译分析,并结合震后的多次野外科学考察与验证,初步查明了四川汶川MS 8.0级大地震所产生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遥感解译分析表明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总计长约300 km,其几何学特征十分复杂,主要沿先存的NE走向活动断裂带呈不连续展布;变形特征以逆冲挤压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按同震地表破裂带所在断裂带位置,可将其分为两条: 中央地表破裂带: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从西南开始呈北东向延伸至平武县水观乡石坎子北东一带,长约230 km,最大垂直位移量达6.0 m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达5.8 m;山前地表破裂带:沿灌县-安县断裂带分布,由都江堰市向峨乡一带开始呈北东向延伸至安县雎水镇一带,长约70 km,以逆冲挤压为主,最大垂直位移量可达2.5 m。此外,遥感图像分析还表明上述地表破裂带与地质灾害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挤压逆冲-走滑型地震断层的致灾效应研究是未来应该加以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3.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地而同步观测试验,论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试验区的选择设计以及寒区水文长期观测试验.上游试验以理解寒区水文过程、提高寒区定量遥感水平为主旨,以积雪和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航空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并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长期寒区水文过程观测与研究.试验集中在冰沟积雪小流域、阿柔草场和扁都口裸露耕地3个不蚓地表覆盖区,以积雪和冻土变量与参数的测量为主.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分别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它水文要素观测网络;航空飞行传感器分别采用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收集获取了试验区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等卫星数据.通过试验,初步构建了上游寒区航空-卫星-地面综合数据集,可以应用于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综述全球定位系统(GPS)在航空遥感自动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着重叙述了GPS用于航空遥感定位的可能性和用机载GPS接收机按相位差分法进行航空遥感定位(空中三角测量)的一个典型试验结果。理论研究和实验表明,由于动态GPS定位技术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它可用于从1:500到1:10万比例尺的各种地形图和专题图制作,以及诸如坐标地籍等高精度点位测定。文中还展望了GPS技术在航空、航天遥感中进一步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机载三维成像仪航带拼接的误差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载三维成像仪是集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姿态测量装置、激光测距仪昨光谱成像仪的新一代航空遥感系统,它能直接得到的地学编码影像和数字地面模型(DTM),而无需地面控制点。利用图像上分布的具有三维坐标的激光点来纠正原始图像,并且生成DTM。该文首先分析了机载三维成像仪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和系统之间存在的误差,然后介绍了处理系统误差的方法-航带重叠区域灰度平均差值最小算法求解航带间的系统误差,同时还设计了一种变权方法来处理随机误差和拼接航带的地学编码图像。通过算例说明了处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论述了航空遥感的特点,并简要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防灾、抗灾、救灾及灾害损失和影响评估中的作用。介绍了我国高空机载遥感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洪水和林火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和效果。  相似文献   
38.
1979年9、10两月,我院在青岛近海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海洋航空遥感试验。这次试验,利用多种手段,从空中、海面和水下不同途径,对胶州湾海区开展了立体、同步观察和测量。我国研制的机载三厘米扫描微波辐射计,是这次试验所用仪器之二。本文仅就海洋微波遥感作-扼要论述,并着重分析这次试验取得的微波资料。  相似文献   
39.
渤海冰情航空遥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碧兰 《海洋预报》1991,8(2):10-21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海冰航空遥感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经过五年的高空和地面试验、研究及应用,初步形成了包括航空遥感海冰监测系统、测冰航线设计、海冰地面定标分析、航空遥感测冰航线设计、海冰地面定标分析、航空遥感测冰资料地面处理在内的航空遥感测体技术系统并得到应用。该系统具有监测和分析海冰类型、流冰密集度、冰块大小、流冰范围、海冰厚度、冰脊分布和海冰温度等参数的能力。在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段测一年冰的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达到了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0.
利用机载高光谱成像仪(AISA)高地面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视场的特点,通过对浒苔进行光谱分析,建立了浒苔信息快速提取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并对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AISA这一新手段在航空浒苔灾害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