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0篇 |
免费 | 2072篇 |
国内免费 | 10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8篇 |
大气科学 | 1529篇 |
地球物理 | 1494篇 |
地质学 | 3164篇 |
海洋学 | 501篇 |
天文学 | 72篇 |
综合类 | 321篇 |
自然地理 | 3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256篇 |
2022年 | 264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76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236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351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310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319篇 |
2006年 | 290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0篇 |
1954年 | 11篇 |
1942年 | 10篇 |
1936年 | 14篇 |
193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81.
岩石磁组构在构造混杂岩带和韧性剪切带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天山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西天山地区为例,讨论了岩石磁组构在构造混杂岩带和韧性剪切带中的作用和功能.指出岩石磁组构的某些参数能反映混杂岩带的变形类型,磁化率椭球体三个轴的方位在混杂岩基质中分布有规律,而在岩块中没有规律.在韧性剪切带中,磁组构的各向异性度P值绝大部分大于1.1,并有变化.磁面理的产化变化可用来求出韧性剪切带的位移量和变形路径.磁组构的L—F参数图可确定韧性剪切带的类型,最小主磁化率的方位可用来确定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指向. 相似文献
982.
本文比较了从油田压裂资料获得的应力值与专门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最小水平主应力可以和后者的精度相当,最大水平主应力的精度略低。以长庆油田岭261—2井1985年11月15日实际压裂记录结果和吉林油田东33—35井的压裂记录为例,提出了处理油田资料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983.
莫霍面,下地壳与岩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地质学会近期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召开的关于地壳分异作用的Penrose会议,以Ivrea带大陆地壳剖面为样板,讨论了与大陆生长和演化有关的主要过程。文中结合会议情况,评述了岩浆作用与大陆生长、莫霍面演化和地壳动力学的关系。大陆壳特有的成分和大的花岗岩基的形成,要求下地壳有大体积的基性超镁铁质岩存在。这样的基性超镁铁质岩,既可能代表囤积在下地壳的幔源岩浆,也可能是幔源岩浆分异的堆积岩,或是在壳内分异作用过程中产生出花岗质熔体后的残余体。在伸展构造区,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强烈地影响了大陆壳的结构、组成和热状态,而在陆陆碰撞带,由于地壳加厚,下地壳的基性超镁铁质岩石会转变为“榴辉岩”,促进地壳沉没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由于地壳岩石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地球物理莫霍面与壳幔边界可能并不对应。莫霍面和地壳对岩浆的密度过滤作用,又控制了大陆壳中岩浆的侵位和演化。 相似文献
984.
本文综合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历年来在中国南海西沙海域采集的重、磁、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了场源边缘识别、磁性体顶面埋深欧拉反演以及重、磁、震剖面联合反演等技术.针对西沙海槽盆地岩浆岩分布、重大断裂、深部构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大部分分布于盆地断阶带上;识剐出了NE向和EW向两组断裂.二者分别从北部和中部横贯盆地;盆地磁性基底埋深在6.0~12.6km之间。整体上呈\"中部深、南北浅\"的特征;西沙海槽盆地的莫霍面埋深在19~26 km之间,呈现出\"南北深中部浅\"的拉张裂谷特征.本文研究获取了西沙海槽盆地的基础地质构造特征.可深化盆地地质构造背景的认识,为该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工作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85.
DB16智能大型岩土工程无损检测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一种智能大型岩土工程无损检测仪及其应用。该仪器以大功率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作震源,以与计算机并行接口连接的高速数据传输的16通道DB16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声波采集,以高灵敏度的低频压电陶瓷(PZT)换能器作接收,用声波层析成像(CT)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用彩色等高图表示。该仪器从参数的设置到数据的采集、保存、CT数据的处理、CT成像等全在一专用软件中完成,操作方便快捷。给出了利用本仪器对某大型水库的泄流深孔挑流鼻坎混凝土浇注质量无损检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86.
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如何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式的双向耦合,并将其有机嵌入大气模式中,是未来大气环流模式(GCM)和区域气候模式(RCM)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水文模型和陆面过程耦合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模式耦合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未来工作的研究要点.最后,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在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地位与意义,并展望了陆面水文过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7.
988.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振动与环境变化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评价这种影响引起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冻土的变化状况,首次应用了一种简便、高效、环保的瞬态面波勘探方法对其天然地表和典型结构路基及其下部多年冻土层进行了勘探。试验数据良好、频散特征显著,通过反演分析得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天然地表和典型结构路基下部土体的剪切波速度剖面和多年冻土的分布。勘探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勘探区内多年冻土上限一般为2 m,层厚为20 m左右,多年冻土层Vs平均为600 m/s以上。该结果与该区地质钻探编录和钻孔波速测试结果较为一致,说明瞬态面波勘探在自然环境严峻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9.
於崇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21(2):103-113
笔将复杂性理论及非线性科学与矿床地质学相结合,对我国扬子古陆周缘6个矿集区的基本范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指出,成矿系统总体上是开放、远离平衡、时-空延展的动力学系统。它们具有复杂性和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并且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