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96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李霄 《贵州气象》2008,32(1):32-33
根据贵阳探空站的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量对贵阳的影响和作用。探讨贵阳作为“避暑之都”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882.
李健英 《贵州气象》2011,35(1):37-39,60
针对2010年6月8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对西昌探空L波段雷达放球造成的重放球,分析了面对强对流天气过程,如何充灌气球氢气量。探索了强对流天气时如何减少或避免探空仪被雷击的装配技术,提高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高空探测的成功率,以保证探测质量及探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节约高空探测器材。  相似文献   
883.
利用MLS卫星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比较了青藏高原和北美夏季臭氧谷的垂直结构和形成机制。结果如下:青藏高原夏季臭氧谷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两个低值中心,一个中心位于对流层顶附近,强度约为-15 DU,形成原因主要为水平幅散,另一个中心位于上平流层,强度约为-1 DU,形成原因可能为光化学反应参与的氯自由基的催化损耗。北美夏季臭氧谷仅存在一个低值中心,位于对流层顶附近,该中心强度约为-5 DU,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平辐散。  相似文献   
884.
利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臭氧吸收截面观测数据,检验和验证了现有的紫外正演模式TOMRAD臭氧吸收参数数据库。结果表明,在Hartley臭氧吸收带上,观测数据与数据库参数吻合状况很好;而在Huggins臭氧吸收带上,观测数据与数据库参数在部分波长上存在较大偏差,某些波长上的偏差超过50%。鉴于此,FY-3紫外臭氧探测仪资料处理计算中,选取臭氧吸收参数,必须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885.
第7届臭氧研究管理者会议(7thORM:the 7th Meeting of the Ozone Research Managers)于2008年5月19~21日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召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组织召开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旨是,对正在实施的国家级或国际级研究和监测项目进行总结和协调,讨论现有观测和研究计划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86.
目前NOAA制作并提供美国本土各州的地面臭氧预报。臭氧是美国本土各大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美国国家天气局与美国国家环保局合作已将其业务性臭氧预报与服务扩展到西部11个州及其他6个州(Arizona, California, Colorado, Idaho, Montana, Nevada, New Mexico, Oregon, Utah, Washington, Wyoming 以及 Kansas 西部, Nebraska, North Dakota, Oklahoma, South Dakota, Texas), 以确保全美国人口密集的城市都能够得到每日需要的空气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887.
利用2014—2017年梅州城区的O3监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对本地区的O3的变化特征及影响O3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表明:梅州地区2014—2017年O3超标日数维持稳定水平,O3二级超标日数全部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O3二级超标天数占AQI超标日数的比例快速上升,O3二级超标主要发生在3—8月,最多的是4月,O3是影响梅州市区空气质量重要因素。O3的月平均浓度与同期气温、日照显著正相关,与同期的气压呈显著负相关; O3污染过程中,O3的逐日浓度与同期气温、日照显著正相关,与同期的总云量、低云量、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O3污染过程中,O3浓度与地面及高空天气形势配置关系密切,O3浓度变化是多种气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8.
文中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臭氧柱总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是臭氧柱总量最低的地区,纬向分布明显,臭氧柱总量随着纬度向北极的增加而增大;夏季臭氧柱总量最大值出现在北半球高纬度约80°N的地区,最低值出现在热带地区;秋季臭氧柱总量最大值出现在55°N左右的地区;最小值出现在赤道地区。冬春季,臭氧柱总量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热带地区,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约50°~60°N的高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889.
为提高探空气球的施放高度,利用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2011年以来的观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净举力、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降水量8个影响因子,突破以往定性的研究模式,首次从定量的角度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探空高度与净举力及常规可控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应用到克拉玛依探空气象的实际观测工作中。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总结出了不同天气下净举力的选取范围,从而为克拉玛依探空提供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  相似文献   
890.
使用浙江探空数据对EC再分析数据评估发现两者风场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用EC再分析数据取代探空数据对风廓线数据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当无降水时,风廓线雷达数据与EC再分析数据相关系数在0.85~0.9之间;当有降水时,两类数据相关系数在0.7~0.8之间。统计结果还显示,无降水时风廓线雷达数据在中层2~4 km与EC再分析数据相对误差较小,在低层和高层由于相关资料的缺测造成相对误差较大。有降水时风廓线雷达数据与EC再分析数据相对误差随高度变化特征不明显。通过对台风个例的风力演变特征分析发现,雷达资料的时空完整性都比较好,相对探空数据可以观察到系统演变过程中更精细的风力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