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洛阳旅游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作者重点讨论洛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与气候环境的关系以及适应洛阳旅游的最佳季节,提出要大力发展洛阳的旅游业,应充分利用,改善和开发旅游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22.
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界线的确定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毓芬  廖克 《地理学报》2001,56(Z1):26-31
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进行分区分类,根据自然景观的地理分布规律作地带性规律的单要素与多要素研究,并且根据卫星影像特征,结合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介绍了自然景观图谱的概念以及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研究的科学依据,然后重点介绍了自然景观图谱界线确定的原则及方法步骤,最后介绍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图谱属性数据库的设计.  相似文献   
23.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外,还包括属于中部的内蒙古和广西。本文首先论述了西部大开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然后列出了该区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地质公园;并按照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将上述12个省市区分为三类。最后提出7项开发及保护建议:搞好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交通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多种形式旅游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抓好旅游各个环节,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
金明英 《湖南地质》2001,20(1):65-69
本文介绍了注浏阳市主要的旅游资源,并对境内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太湖苏州三山岛旅游资源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湖苏州三山岛旅游区的区位,自然景观,文化内涵和科学潜能作了初步评论。同时提出三山岛旅游业应瞄准国际旅游业趋势,四大热点,以高的起点将可持续性旅游作为三山岛立足之本,建议开展旅游地学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山岛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盱眙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阐述了自然景观的地质特征,分析了人文景观的地质因素。这些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造就了现今的旅游资源,使其不仅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而且还具有地质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7.
《国土资源》2007,(2):F0002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淡水沼泽、沼泽森林、盐沼和盐湖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调节径流、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美化环境等多种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28.
鱼塘沟游记     
新世纪的第一个初冬。一日,应朋友之邀去登山观景。朋友告知:目的地是一处待开发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9.
地处伏牛山与外方山系交汇处的嵩县石场村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众多游人争相往之的旅游热地,在那里,古人留下的石头用具琳琅满目、不胜枚举,石质建筑鳞次栉比、特色鲜明,石雕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宛如一座天然的“石头”乐园,让人心驰神往、洗连忘返。  相似文献   
30.
Most evaluation of the consistency of multisensor images have focused o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products for natural landscapes, often neglecting less vegetated urban landscapes. This gap has been filled through quantifying and evaluati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and natural landscapes from QuickBird, Satellite pour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 (SPOT), Ad- vanced Spacebom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and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s with variogram analysis. Instead of a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with pixel size observed in the corresponding aggregated images,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decayed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s decomposed more slowly and complexly with spatial resolution for real multisensor im- ages. As the spatial resolution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smaller spatial structure decreased quickly and only a larger spatial structure was observed at very coarse scales. Compared with visible band, greater spatial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in near infrared band for both densely and less densely vegetated landscapes. The influence of image size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whether the empirical sernivariogram reached its sill within the original image size. When the empirical semivariogram did not reach its sill at the original observation scale,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mean characteristic length scale would increase with image size; otherwise they might decrease.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knowledg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real multisen- sor imag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ir nominal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 size and spectral b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