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6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8%,对照组为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恢复脑部供血,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中医药领域中风早期康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中风早期康复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1677篇文献,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2018年发文量最多;发文期刊有《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中医临床研究》等;主要涉及650位主要研究作者和550所研究机构,形成了以谢雁鸣和齐锡友为代表的2个主要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关键词可归纳为疾病类型、研究内容和结局指标3类,高频关键词有脑卒中、偏瘫、中风等。结论:中医药治疗中风早期康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中医药早期康复方法促进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以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Rev Man 5.4软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9篇,共1301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52 例,对照组649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RR=1.19,95%CI(1.13,1.26),P<0.00001]、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MD=-0.75,95%CI(-0.83,-0.66),P<0.00001]、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MD=9.57,95%CI(3.33,15.81),P<0.0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D=10.62,95%CI(6.21,15.03),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与常规针刺、康复治疗相比,在改善人体主要运动肌群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本次系统分析的局限性,仍需大量高质量的RCTs进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观察组采用清热解毒方干预,对照组采用1%聚维酮碘含漱液干预。观察2组的口臭程度、口腔pH值及菌落数量、口腔黏膜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口臭完全改善率分别为61.67%(37/60)、71.67%(43/60),对照组分别为43.33%(26/60)、50.00%(3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H值干预1、2周后,菌落数量干预2 d及1、2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口腔黏膜完整率观察组分别为63.33%(38/60)、78.33%(47/60),对照组分别为43.33%(26/60)、55.00%(33/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口腔pH值,减轻口腔感染,改善口腔臭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异病同治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分析其作用靶点,采用Network Analyzer分析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检索OMIM、DrugBank、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靶点;使用Biogenet对药物与两种疾病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再提取三者的交集网络,得到补阳还五汤异病同治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靶点;使用 Metascape 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取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77种、靶点250个,高脂血症靶点1074个、缺血性脑卒中靶点1211个,最终得到核心靶点96个、富集通路150条。补阳还五汤异病同治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棕榈酸、豆甾醇等,核心靶点为肿瘤蛋白P53(TP53)、纤连蛋白-1、泛素蛋白,主要通路可能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个成分与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其中β-谷甾醇与TP53靶点的结合强度最佳。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有效通路发挥对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异病同治作用。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网络系统”资料和南宁市某两个大型医院门诊资料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南宁医疗气象预报系统,对感冒指数、气象条件诱发扁桃体咽喉疾病危险性指数、高血压指数、气象条件诱发脑卒中危险性指数、气象条件诱发冠心病危险性指数进行逐日预报。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120 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疏肝解郁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17)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67%(58/60)、73.33%(4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MMSE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连续性康复服务中医诊疗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内科常规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康复服务中医诊疗管理模式。随访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连续性康复服务中医诊疗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关联。方法:对81例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图像质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计算狭窄程度。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白质病变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ACC/AHA评分作Pearson相关性检验。按照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是否>50%可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相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作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头颅MRI检查结果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进行两组间t检验。按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弓部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作χ2检验。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白质病变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ACC/AHA评分均呈正相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应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处狭窄程度,两组间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组相应头颅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病变者较对照组重,两组间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主动脉弓部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作四格表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多部位大血管的疾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存在关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脑卒中及相应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连续干预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记录患者的简式 Fugl-Mer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各个时间节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