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5篇 |
免费 | 564篇 |
国内免费 | 5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0篇 |
大气科学 | 823篇 |
地球物理 | 652篇 |
地质学 | 613篇 |
海洋学 | 318篇 |
天文学 | 94篇 |
综合类 | 115篇 |
自然地理 | 1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6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对1999年梅汛期6月24日-7月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发现850h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中低层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一个能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全球正压谱模式定性地分析了地形对大尺度环流的影响。分别做了四大类型的试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结果表明:地形能使越过它的气流在其驻地及其下游产生低值系统;地形引起的扰动有同时向极地和向下游传播的现象,而且也向赤道传播;当赤道有西风通道时,北半球的扰动会向南半球传播;中高纬的急流有阻挡扰动向高纬发展的作用,在急流轴以北扰动发生转向。同时表明:地形引起的扰动不仅与地形的形状、初始场有关,而且与地形所在的位置也有关,处在中高纬地形的作用远大于处在低纬的;中高纬的地形,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低纬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根据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的资料,对青藏高原低涡发展的背景场进行了动能收支分析。其结果表明,表藏高原暖涡生成后,青藏高原上空的背景场不利于暖涡的维持和发展,这可能是高原暖涡生命史短的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5年8月出现的一次较强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水汽,能量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中亚高脊的建立和发展是本洲暴雨发生的前期征兆;青藏高原上空良好的水汽条件及本州上的气柱为高能状态是暴雨发生极为有利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宜宾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不同环流型下的能量场结构和特点,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物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我区降雹主要产生在西风大槽和阶梯槽型下,由其性质可分为冷锋雹暴和暖气团雹暴两类,冰雹天气的产生需要气团内部具备强不稳定层结,动力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有利的环境温湿条件.采用潜在性不稳定度和物理量诊断值定量反映降雹前的气团内部不稳定能量结构和影响系统的强度,能较好地客观反映降雹天气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