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884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606篇
地球物理   599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458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北上热带气旋发展与不发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分析了一个北上热带气旋(8509号台风)变性发展过程中扰动能和扰动有效有效位能的收支平衡关系及其与中纬地区高空环境场、Q矢量散度、旋度特征和锋生锋消现象的联系,并和与此台风前期路径及强度相似、但进入西风带后很快消失了的8406号台风的诊断结是要 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是台风变性发展的主要因子和先决条件,斜压过程是否能有效和大量地制造扰动动能以抵消台风北上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是其能否  相似文献   
132.
1990 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90年京津冀地区三次暴雨过程,结果发现:(1)三次暴雨是属于相伴有冷锋的高空槽影响的暴雨;(2)暴雨开始前约10小时雨区的西南方存在湿有效能量高能舌,高能舌的西方和北方有能量和水汽的积聚;(3)对流层低层的锋生和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是触发暴雨开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3.
基于简正模扰动理论和勒夫数扰动方法,采用Zschau 的地幔流变模型,在假设Chandler摆动的能量全部耗散于地幔滞弹性摩擦的条件下,导出Chandler 摆动Q(Q_w)的理论值.还考虑了滞弹地球的平衡极潮对摆动的影响,所得结果与绝大部分天文实测值非常一致.分析表明.平衡部分的影响大,地幔滞弹性很可能是Chandler 摆动最主要的能量耗散源,Q_w 的理论值约为71.还推算了吸收带模型参数α,研究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讨论了Q_w 与地幔Q(Q_m)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4.
地震形势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 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 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_y;和b值异常均值b_(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 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_l与b值回升时间T_(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_l,T_(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 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35.
鲜水河断裂带多断层相互作用的流变断裂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流变介质内多断层的相互影响,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的分析,对该断裂带提出一个不共线三断层的断裂力学模型.把介质考虑成流变的,用有限元法结合解析方法求解了流变断裂力学问题的应力、应变及能量场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多断层的力学场与单一断层的力学场相差甚远,在断层间形成了影响区.在影响区内应力集中,梯度大,分布复杂,应变能在影响区内形成较大范围集中.应变能等值线在孕震期间从影响区向外扩张,能量从外围流向断层区,流动在时空上都是不均匀的,孕育初期增加速率大,后期渐渐平缓.流向影响区的能量比其周围区域大,形成很大梯度.并讨论了地震前兆的某些特征.根据本文的结果,认为在道孚-乾宁-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139.
南极冰盖与中国风尘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极冰盖消长和风尘堆积物的气候事件对比,说明在4.3—2.5 Ma B.P,间南极冰盖增长和北极冰盖发展,中国第三纪风尘红壤土沉积可能是中国东部季风气候雏形形成的反映。2.6Ma以来,随着北极冰盖的迅速扩展,中国内陆进一步干旱化并促成黄土堆积。南极极锋带北移与黄土区极寒等事件的发生具有同步性,据此建立极寒事件的序列,可能反映大气环流强度变化情况。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气候曲线说明,黄土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干冷期可能形成于0.115Ma B.P.。我国东部地区转暖大致发生在13000aB.P.,此后不久可能出现欧洲新仙女木寒冷事件。此外,大约在40000aB.P.可能有一寒冷事件。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