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96篇 |
免费 | 3258篇 |
国内免费 | 40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62篇 |
大气科学 | 5397篇 |
地球物理 | 1512篇 |
地质学 | 6432篇 |
海洋学 | 2506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1234篇 |
自然地理 | 17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5篇 |
2023年 | 582篇 |
2022年 | 741篇 |
2021年 | 828篇 |
2020年 | 680篇 |
2019年 | 780篇 |
2018年 | 601篇 |
2017年 | 535篇 |
2016年 | 519篇 |
2015年 | 597篇 |
2014年 | 979篇 |
2013年 | 836篇 |
2012年 | 869篇 |
2011年 | 853篇 |
2010年 | 871篇 |
2009年 | 844篇 |
2008年 | 815篇 |
2007年 | 757篇 |
2006年 | 688篇 |
2005年 | 643篇 |
2004年 | 541篇 |
2003年 | 543篇 |
2002年 | 563篇 |
2001年 | 603篇 |
2000年 | 423篇 |
1999年 | 414篇 |
1998年 | 436篇 |
1997年 | 418篇 |
1996年 | 456篇 |
1995年 | 394篇 |
1994年 | 320篇 |
1993年 | 293篇 |
1992年 | 225篇 |
1991年 | 226篇 |
1990年 | 180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6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用远场辐射场反演云闪放电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面电磁场遥感闪电放电参数无论是在实际应用还是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电流传输线模式 ,提出了一种用单站远场VLF/LF辐射场反演云内放电参数的简便方法。当传输线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部的时间只有几微秒时 ,整个传输线的VLF/LF辐射可以近似成偶极子辐射 ,即远场辐射场与电流的时间变化率和传输线长度的乘积成正比。因此 ,对远场辐射场做时间积分就能获得完整的电流矩波形 (上升沿有所加宽 ) ,而且传输线模式中的重要参数 ,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端经历的时间 ,也可以近似地用辐射场时间积分幅度与辐射场幅度之比来估计。这一方法具有估计云闪双极性大脉冲辐射过程的放电参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
33.
34.
基于污染物情况、环流系统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利用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生成了能见度集合预报产品。在2022年冬季的TS评分检验中,预报产品优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ECMWF)的能见度预报产品。利用概率匹配、最优百分位和神经网络三种后处理方法生成后处理产品,这些产品的TS评分优于集合预报产品。预报输入的ECMWF模式2 m湿度与实况的偏差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利用集成方法对三种后处理产品进行集成,其TS评分结果在低能见度区间总体接近或略优于原始产品。生成的能见度集合预报后处理最优集成预报产品成功提高了对中期延伸期能见度天气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36.
文章应用 T2 13数值预报产品对 2 0 0 4年 7月 2 5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 :本次大—暴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高空切变与副高配合 ,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的 ,具有发展快、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进一步应用 MM5 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模拟分析表明 :河套气旋在降水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是主要影响系统。说明在充分研究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 T2 13数值预报产品是做好内蒙古河套流域大—暴雨预报和服务的关键 ;应用 MM5 V 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可以进一步细化预报结论 。 相似文献
37.
38.
气候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候反馈机制,而气候模式对这些反馈机制描述的差异,正是造成不同模式对同一直接辐射强迫(如二氧化碳加倍)的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正确描述气候系统中的各种反馈作用,气候模式才可能用来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进行预测。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气候系统及模式反馈机制分析研究时所常用的一些概念,如气候敏感性参数、云辐射强迫等,随后概述了气候模式反馈机制比较分析时常用的各种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而详细的有关气候系统及模式中反馈作用及其机制的分析则在文章的第II部分给出。 相似文献
39.
40.
未来变暖背景下北极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对北极气候变化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模拟结果,研究SSP2-4.5情景下21世纪北极2 m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极地陆地的欧亚大陆(Eurasia,EA)和北美-格陵兰(Greenland,GL)对全球变暖具有不同的响应。EA在21世纪中叶前变暖趋势显著,之后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尺度的冷暖振荡;GL则始终保持增暖趋势。EA、GL分区气温均存在年际、年代际(10~20 a)尺度上的波动,GL分区还存在20~40 a的准周期变化。(2)前冬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会引起次年夏季北大西洋呈南北向“-、+、-”三极型海面温度异常,并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导致EA分区气温正异常,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尺度上。(3)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为正异常时,北美至格陵兰位势高度偏高,GL分区增暖,并且这种影响在21世纪70年代后更重要;北太平洋北部的海面温度正异常对GL分区增温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