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447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91.
选取桂林典型石灰土不同发育阶段土样(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对土壤中腐殖质组成、土壤钙的形态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石灰土发育过程中,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总碳量分别为230.15mg/g、37.49mg/g、17.94mg/g,胡敏酸所占比例分别为31.94%、9.44%、7.25%,富啡酸所占比例为1.04%、36.14%、66.16%,胡敏素为67.02%、54.41%、26.59%;(2)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中土壤钙全量分别为21486.66mg/kg、6913.33mg/kg、5540.17mg/kg,且三种土壤中均是酸溶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7.58%、74.69%、80.83%,其次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和可氧化态;(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钙及其各形态均与土壤有机碳总量、胡敏酸、胡敏素成正相关关系,与富啡酸成负相关关系,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钙含量及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392.
天然水中元素迁移形式与饮用水水质评价标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化学-热力学基本理论,讨论和计算某地区地下水中化学组分—氟、铜的迁移形式及分配浓度,并试图以其有毒形式的分配浓度参照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做为评价饮用水水质依据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3.
分析了导向钻进法用三冀回拉扩孔钻头在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力学性质,推导了计算不同岩石的最优切削角公式,并得出常见岩石的最优切削角值,进一步对回拉扩孔钻头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优化,为导向钻进法回拉扩孔施工达到最优钻进,提供了必要的力学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394.
冀中坳陷调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Morley等的调节构造理论和构造几何学分析, 借助地质构造图、断层垂直位移分析等, 在冀中坳陷识别出5种调节带类型和7种调节带构造形式, 进而探讨了它们各自出现的特定构造部位、调节作用、主要构造特点和典型实例。同向趋近型调节带呈现鼻状、地垒状和转换断层3种构造形式, 在断层段连接处以鼻状构造形式出现, 而在控凹断层连接处则以转换断层与横向凸起并存的形式出现; 同向叠覆型调节带以走向斜坡形式调节应变; 同向平行型调节带以翘曲的形式改造河西务潜山带。对向平行型调节带以低凸起的形式发育于雁翎地区; 对向趋近型调节带以鄚州枢纽带为典型, 受两期应变的调节形成了底部以断层分叉斜滑与上部呈宽阔翘弯带的双层变形系统。产生调节作用的断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活动强度均呈现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构造特征。受调节带的影响与改造, 在潜山断坡上可形成以古构造脊为优势运移通道的油气运移路径。   相似文献   
395.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岩样拉压剪破坏统一失稳判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单轴拉伸,直剪及单轴压缩剪切破坏失稳判据的统一形式。首先对de Borst R及Muhlhaus H B关于单轴拉伸试件梯度塑性理论解析解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进行了回顾、评论,并指出了他们工作的缺憾。受de Borst R等工作的启发,对直接剪切试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快速回跳条件。并发现:岩样的快速回跳条件就是系统(由剪切带及带外弹性岩石构成)的失稳判据。又对单轴压缩岩样剪切破坏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失稳判据。通过对单轴拉伸失稳判据、直接剪切失稳判据及单轴压缩剪切破坏失稳判据的类比,得到了失稳判据的统一形式。统一失稳判据表明:岩石材料的局部化带宽度及压缩或剪切弹性模量越小,软化模量及等效试件高度越大,试件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396.
《城市地质》2015,(Z1):268-268
<正>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根据灾害发生的动态特征,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发性地质灾害,北京的地质灾害以突发性的为主。北京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 0072平方公里,占61.4%,三面环山,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突发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和采空塌陷。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97.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汤加富  许卫 《地质论评》2002,48(5):449-456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相似文献   
398.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铀富集特征及铀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易超  王贵  李西得  张康  王永君 《矿床地质》2018,37(4):835-85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铀成矿作用过程比较复杂,是多种流体叠加作用的结果。文章在梳理、分析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的存在形式、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C、S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蚀变特征及成矿年龄的研究,总结了铀的富集特征,划分了铀的成矿期次,补充、完善了铀的成矿模式。研究表明,该区直罗组砂岩中的铀主要以独立矿物及吸附态2种形式存在,与黄铁矿、有机质、方解石、黏土矿物等关系密切,独立矿物以铀石为主。含矿砂岩的还原性物质含量(有机质、黄铁矿等)高于其他类型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中δ13CV-PDB值为-24.6‰~-6.8‰,反映了碳酸盐胶结物中的碳与生物成因有关。各类砂岩中黄铁矿的δ34SV-CDT值均为负值,分布在-8‰~-40‰,显示出明显的富32S、贫34S的特点,生物成因的分馏特征明显。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古氧化砂岩中多处可见铁的氧化产物以及黑云母的强绿泥石化。结合对铀成矿年龄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研究区铀的富集具有"充足的还原性条件、强改造过程、微生物参与和多期次叠加"的特征,既与潜水氧化作用有关,又受古层间氧化作用的控制,成矿后期还有深部还原性气体的二次还原改造,地层的强还原环境是导致铀富集的主要原因;在古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地层中的微生物在铀的活化和沉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矿年龄反映出该区铀成矿具有多阶段性,大致可分为中侏罗世直罗早期、中侏罗世直罗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以及渐新世之后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399.
长期以来,西藏西部地区尤其是阿里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极低,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在南北不到1000 km的距离内,跨越喀喇昆仑带、冈底斯带、北喜马拉雅带和高喜马拉雅带等四个特征各异的地质构造单元,以及班公湖-怒江、雅鲁藏布江两条时代不同的缝合带,具有构造形式多样、沉积建造齐全、岩浆活动强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0.
超大型矿床研究中某些问题的讨论及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知礼  谢玉玲 《矿床地质》1998,17(Z5):851-854
超大型矿床,一般指单个矿床中规棋达超大型者。若将矿田内多个矿床合称超大型矿床则与矿床和矿田定义不符,应研究统一术语。超大型矿床划分标准,应便于全球对比和简单易行。提出一个以Laznicoka和涂光炽的划分标准为基础的综合方案,供统一标准以前同行研究时参考。超大型矿床分布形式分点式、带式、及首领式。后者为找矿重点。关于超大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控矿因宋和找矿问题,以某些金矿为例作了初步研究。未发现任何独特的成矿流体。这类矿床的形成受多因素拄制,具多因复成矿床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找矿方法与手段,但有侧重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