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为应用GIS技术建立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评价的多源地学信息系统 ,本文对物化探信息按GIS技术上的要求 ,建立了科学、规范、实用的数据分层标准及数据记录格式。将物化探信息分成重力、航磁、化探、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等 5个大类 ,及 11个主题图层。制定了分层和命名规则。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编制了数据纪录格式  相似文献   
12.
选用甘青地区达连海、青海湖、苏家湾、大地湾4个典型高分辨率的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与主要气候事件,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被纬向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大致开始于15.2~14.6 ka BP之间,冰消期期间该地区气候表现为冷暖波动频繁,气候不稳定,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化草原。全新世早期阶段10.4~8.2 ka BP气候表现为温干,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疏林草原-草原。全新世中期8.2~4.3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良好,由东向西出现森林-森林草原植被。4.3 ka BP以后该地区气候总体向凉干方向发展,3.9~3.4 ka BP期间陇中地区气候波动较显著,植被类型草原-森林草原交替出现。晚全新世后期2.3~0 ka BP气候冷干,从东到西发育草原-荒漠化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13.
全新世巢湖沉积记录及其环境变化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根据巢湖全新世沉积地层对比及对ACN钻孔沉积物的测年、粒度、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认为巢湖在全新世中经历了频繁的河流、湖泊交互作用,是一个受河流影响十分显著的沿江湖泊。中全新世以来,巢湖共发生三次显著的湖泊收缩过程,分别是在沉积纪录的5 887~5 680 a B. P. 时,其后又再度扩张;2 239~2 126 a B. P.时,是在中国历史时期第二温暖期暖干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与其同期的河流相冲积层或淤积粘土,正是巢湖周边战国至汉代古文化遗址的基底物质,之后巢湖再度扩张,甚至导致汉代古城成为水下遗址;1 827 a B. P.以来,是巢湖现代淤积过程。  相似文献   
14.
殷墟甲骨文中,近年以来,颇多气象纪录之发见,殊堪珍异。去冬气象研究所曾请甲骨文专家董作宝(彦堂)先生讲述殷代之气候,颇饶兴趣;因商请董先生写一短文。此处僅示气象卜辞一版,觕述厓略,未窥全豹,他日或可商请董先生再作一详尽之论述。此版纪录据董先生考证,当为纪元前一二一七年之记载,实为世界上最古之气象纪录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月食记录的证认和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培瑜 《天文学报》1993,34(1):63-70
  相似文献   
16.
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夏玉梅 《地理科学》1996,16(4):337-344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和^14C测年数据,以及植物残体、微量元素与营养元素等分析相互印证,揭示大小安岭分别5000a B.P.和2700a 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形成了低、中和高位发育阶段的演变,大兴安岭高位泥形成晚于小兴安岭。1300a B.P.大小兴安岭普遍发育高位泥炭。该区图强和汤北(94-A)高位泥炭剖面分别是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标准  相似文献   
17.
18.
时间:民国三十六年八月三十日下午三时 地点:上海枫林桥国立上海医学院 出席者:胡焕庸 葛绥成 单树模 洪绂 周淑贞 许逸超 吴希逸 罗开富 卢村禾 褚绍唐 王文元 张国钧 王文翰 钟功甫 封开基 李春芬 魏忠 林超 孙宕越 谢家荣 陈尔寿 严重敏 陶绍渊 任美锷 程潞 杨怀仁 黄秉成 施雅风 竺可桢 苗迪青 吴欣良 何德奎 曾世英 张其昀 赵兴庚 主席:吴焕庸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空白带现象正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空白带现象是人工地震方法识别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水合物沉积物的 3种微观模式 ,首先采用度量振幅空白程度的振幅比方法 ,计算并分析了水合物饱和度不随孔隙度变化 ,以及水合物的饱和度随孔隙度变化 (即CGHC和VGHC)两种情况 ,然后对上述两种情况设计了地震模型 ,合成了水合物沉积物地震纪录 ,获得了地震空白带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水合物沉积物饱和度的变化是振幅空白的主要原因。对孔隙度和饱和度都不固定的复杂情况 ,沉积物的岩性存在多解性 ,需用各种方法的多元信息进行对比研究 ,才能更好地解释空白带的产生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头社盆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东亚季风区的最前沿,对东亚季风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其中晚全新世以来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序列,探讨其气候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对头社盆地泥炭—湖泊沉积的AMS14C测年、体积磁化率测试的基础上,基于孢粉记录,重建晚全新世来植被变化,恢复古气候。结果表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分六个阶段:6.2~6.0 cal ka BP,气候凉干,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0~4.0 cal ka BP,气候转暖湿,植被类型为含较多热带成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0~2.2 cal ka BP,气候相对凉干,植被类型转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2~1.9 cal ka BP,气候又变暖湿;1.9~1.7 cal ka BP,气候快速冷干事件,森林退化;1.7~1.3 cal ka BP,气候重转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接近现代的沼泽草原。整体上6.2~2.2 cal ka BP的气候变化是由温暖湿润向温凉干燥转变的趋势,这是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导致热带辐合南移,进而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而2.2 cal ka BP之后气候波动较大,可能是在东亚夏季风减弱的背景下,ENSO活动加强与人类活动的干扰下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