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2篇
  免费   757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1144篇
大气科学   968篇
地球物理   623篇
地质学   2766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433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郭明伟  王水林  邓琴  李纲林 《岩土力学》2012,33(6):1864-1868
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中标准双滑面的稳定性程度推荐采用等K法进行计算,但对于抗力方向角的选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表明,该方法中抗力角的选取对计算结果比较敏感。为了得到合理的抗力方向角,采用Sarma法、有限元法及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无条分法对抗力角的选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抗力方向角的选取建议。最后通过具体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实例,依据抗力角的选取建议对其沿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抗滑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其最危险滑移面。  相似文献   
992.
回顾了1989年美国Mw6.9级Loma Prieta地震、1993年日本Ms7.8级Kushiro-Oki地震、1994年日本Mw8.2级Hokkaido Toho-Oki地震、1995年日本Ms7.2级阪神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1999年土耳其Mw7.4级Kocaeli地震、2001年美国Mw6.8级Nisqually地震以及2011年Mw9.0级东日本地震中场地抗液化工程措施的成功案例,初步分析了各种抗液化工程措施的有效性与优劣性,可以给出如下工程场地抗液化处理的经验:(1)对于易液化的沿海及填海造陆场地,采用适宜的抗液化工程措施应成为地基处理不可缺少的环节;(2)应基于场地条件、经济条件及环境要求,综合考虑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选择;(3)挤密砂桩法和碎石桩法运用广泛、技术成熟且比较经济,宜优先选择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及以下地区的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4)强夯法使用机具简单、费用低廉,适宜选择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及以下地区大面积场地的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5)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法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Ⅸ度及以下地区的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是有效的;(6)多种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措施单独使用的处理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选择多种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通过砂土的一系列动三轴实验,研究不规则地震荷载作用下与定次数等幅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间的关系,给出砂土相对密实度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真实地震荷载下土的变形发展与等幅正弦荷载明显不同,应变发展时程的形态主要受地震动的形态控制;应变比C与砂土相对密度间关系具有规律性,随相对密度增大而降低,若采用以20周作为标准作用次数、0.65倍地震波峰值为等幅荷载代替不规则的地震荷载,修正真实地震应力下的残余变形,其应变比C随砂土密实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冲击型荷载的应变比C`要远大于振动型荷载。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空间数据接边入库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有效改善传统方法效率低和质量不可控等问题。为提高接边处待合并要素的提取效率,根据当前数据要素总数和接边线总长度进行接边线最优分段处理;同时,为满足数据入库质量要求,采用网络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删除接边处多余节点。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兼顾空间数据接边入库的效率和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等数据的接边入库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单历元算法需要连续观测较长时间才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解算结果的问题,利用载具同时架设3台GNSS接收机,获得基线观测量,同时事先精确测定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并利用陀螺仪获得载具的姿态角,通过增加距离和姿态观测量,与基线观测量共同进行平差处理,可以得到单历元较为稳定而精确的坐标解算结果。试验表明,平面精度在10 mm以内,高程精度在3 cm以内,相较于不添加距离和姿态观测量的结果精度提高了15%以上。  相似文献   
996.
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快速同步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已基本建设完毕,全国范围内建设完成约2000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随着站点规模的加大,数据计算的效率也迫切需要提高,采用传统的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已适应不了大规模GNSS网的数据解算要求。本文基于BERNESE5.2软件研究了我国“陆态网络工程”260个基准站的大规模GNSS网同步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修改源程序及利用并行计算技术,成功实现了陆态网络基准站快速、高效、高精度的数据计算能力。实例验证表明,陆态网络单天260个站的数据在无需分区的情况下,可在1 h内获得全球框架下的约束解,解算的框架点坐标精度在毫米量级,大大提高了国家数据中心的大规模GNSS网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浅层探冰雷达的东南极内陆地区冰盖内部等时层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首次使用雪地车载浅层探冰雷达取得了中山站至昆仑站全程1 300 km 的浅层冰盖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FT转换、背景滤波、改变叠加次数去噪和基于曲波变换的图像处理,使用Reflexw对MATLAB处理后数据进行地形校正、二次背景滤波和平滑滤波等处理,成功提取了冰盖浅层等时层并得出了等时层的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和波动情况。最后进行了数据的连接,展示了LGB69冰芯处等时层的分布并与冰芯数据结合大体对应了相应等时层的年代和事件。给出了Dome A附近的等时层分布情况。为东南极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的物质积累率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8.
为实现换填覆重法处理砂类硫酸盐渍土地基的量化设计,依据换填覆重法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了试验仪器。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含盐量、含水率、最小孔隙比等因素对砂类硫酸盐渍土试样膨胀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换填覆重垫层设计的量化方法。研究发现,盐渍土膨胀的温度敏感区间是0~2.5℃,-5℃后试样只发生微小的膨胀变形;并不是最小孔隙比越小,砂类硫酸盐渍土试样的膨胀现象就越明显;含水率和含盐量对盐渍土试样膨胀变形的影响具有耦合作用;试样胀力增长率与体积膨胀应变呈现出很好的反相关性,冻-膨胀应力F_s和其通过反力装置直接作用于土样后产生的竖向应变Fe呈线性关系,线性系数与换填土厚度有关。其探索性试验仪器和方法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岩土力学》2017,(5):1472-1480
对于岩土类的颗粒材料,在特定的应变加载路径下会发生非局部化的失稳现象,此时应力状态处于Mohr-Coulomb屈服面内,试样整体急剧失稳。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研究抗转动特性对颗粒材料在等比例应变加载路径下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模拟发现,较为松散的试样更易发生分散性失稳,此时颗粒集合体的应力-应变状态满足Hill材料失稳准则。采用考虑颗粒转动的接触模型进行离散元模拟,通过改变颗粒间接触的转动摩擦系数,从宏观和细观层面分析等比例应变加载路径中颗粒材料的稳定性。颗粒抗转动能力的增强可以降低材料发生分散性失稳的可能性,随着转动摩擦系数的增加,应力路径由应变软化逐渐转为应变硬化,原本会发生分散性失稳的松散颗粒集合体表现出与密实颗粒集合体相似的宏观力学特性;颗粒集合体的内部结构表现出相应的细观作用机制,转动摩擦系数的增加有效地抑制了颗粒转动,虽然降低了颗粒体系的配位数,但增加了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增强了颗粒体系力链结构的稳定性和各向异性,形成稳定的结构持续抵抗外荷载的施加,从而试样整体不会形成松散的接触状态而失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0.
黄新强 《江苏地质》2017,41(2):347-351
无锡某大厦地基青龙群灰岩岩溶发育,范围多在-80~-96 m之间,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进行处理,经钻探及CT层析物探验证,岩溶溶洞治理效果较佳,最终桩基持力层选用⑦层粉质黏土层,主体封顶3年累计最大沉降3.82 cm,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