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57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1960-2012年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兰  张强  张俊国  郭俊琴  王胜 《中国沙漠》2014,34(4):1102-1108
利用6个常规气象站1960—2012年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近53年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各月变化和空间分布,并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序列是否存在突变现象;在分析沙尘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日数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1960—2012年的沙尘暴日数以11.75 d/10a的倾向率递减;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沙尘暴多发期,进入80年代末沙尘暴日数开始明显下降;20世纪70年代最多,60年代次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逐渐递减,从1997年开始到2004年又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突出年份是2001年,此年共21 d发生了沙尘暴天气;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日数有一明显减少的突变,具体时间是1983年。与沙尘暴日数相关性最强的是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次是春季平均气温、冬季蒸发量和春季蒸发量,有5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与春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冬季蒸发量和春季蒸发量呈显著正相关,有3个站点的沙尘暴日数与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据预测,2013-2032年河西走廊中部沙尘暴日数将呈继续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52.
利用重庆地区1971-2010年34个地面气象站日值数据集,结合周广胜气候生产潜力模型,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突变、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蔬菜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年平均蔬菜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突变,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全市蔬菜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呈现渝东南、渝东北偏西地区偏高的特点, 局地差异也比较明显。重庆气候处于暖湿型气候时对蔬菜的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53.
路红亚  杜军  袁雷  廖健 《冰川冻土》2014,36(3):563-572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格局, 连续干旱日数、连续湿日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极端降水指数趋于减少. 其中,强降水量、极强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减幅较大,分别为-5.74 mm·(10a)-1、-1.20 mm·(10a)-1和-5.32 mm·(10a)-1,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聂拉木站表现的最为明显. 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21世纪最初的10 a减幅最大,在30 a际尺度上也表现为减少趋势. 除连续干旱日数外,极端降水与年降水总量关系密切. 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也存在10 a、12 a和15 a的周期. 在时间转折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未发生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954.
滑坡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是滑坡灾害防治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滑坡危险性十分重要。以岩桑树水电站库区发育的潜在滑坡为例,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体风化程度、斜坡坡度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滑坡危险性分为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4个等级。将突变理论运用到滑坡危险性评价中,从而建立了新的稳定性评判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滑坡系统的内在机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准确率高,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5.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资料的江门地区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数据资料,对广东省江门市2008—2011年的逐日闪电数据进行相关、因子和序列突变等统计分析研究。得到结论:闪电物理量中的总闪数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闪电频数物理量;总闪数和日雷电小时的候际、月际变化序列能较好地反映雷暴数和降水量的候际、月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对流活动的情况;利用总闪数的候突变,可以作为华南夏季风爆发时间的预测指标之一;日雷电小时的突然增加,可以作为江门地区汛期开始时间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56.
石家庄地区大风日数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72-2009年石家庄地区17个地面观测站大风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大风日数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上呈“几”字形分布;5个代表站大风日数气候特征一致:春天多,秋天少。石家庄市的大风日变化显著,白天出现大风的机率明显高于夜间,尤其是10-16时出现最多,占总次数的45.8%。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均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大风日数最多,近38 a来大风日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同一年代不同区域的大风日数年代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大风日数的周期性特征显著,各站的长、短周期内均处于大风日偏少期;石家庄地区及5个代表站中有4站的年大风日数发生了突变性减少。  相似文献   
957.
利用甘肃省内26个气象站的1963~2012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距平分析、和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近50a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arcGIS10.0软件,对气温和降水的距平值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近50a来甘肃省年平均气温呈现增暖趋势,以0.3℃/10a的速率显著上升;近50a来甘肃省年均降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以5.1mm/10a趋势明显减少,1997年的降水量只有191.3mm,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近50a来甘肃省年均气温和降水均无明显的突变时间区域。   相似文献   
958.
利用土库曼斯坦7个代表性气象站的1891-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库曼斯坦近121 a来气温变化总体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121 a以来,土库曼斯坦年、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多次出现冷暖波动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尤为明显,其中,秋季增温最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温度发生由降转升的突变,突变点为1994年,通过了99%显著水平;土库曼斯坦年均气温主要存在55、35和18 a的振荡周期,55 a在时间尺度上的震荡是全时域的,而18 a尺度上的震荡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和80年代以后震荡较强。  相似文献   
959.
应用Mann-Kendall法对1998年泾阳4.8级地震和2009年高陵4.4级地震某些指标数据序列进行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某些指标呈现出异常变化,应用此方法可以确定出突变的具体时间.本研究对地震预报预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0.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及整个黄河源区1960-2014年期间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并明显高于过去50a全球与我国气温的升幅,且各气温系列升幅差异不大;而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的上升态势较年际变化的更为显著,但不同区域各季气温升幅差异较大。各区气温均在1996年后出现一个跃动,跃动后各气温系列均值较跃动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各区各季降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近50余年来,总体上整个河源区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态势。其中河源区的上半部分,即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之间等海拔较高的区域年降水量增长比较显著,而源区的下半部分,即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之间的区域,年降水呈减少态势,并且对全区平均降水量与产流量贡献最大的吉迈-玛曲之间的区域,年降水量的减少非常显著。各区冬春季和夏季降水量普遍呈增长态势,秋季是河源区各季节中降水唯一减少的季节,其中吉迈-玛曲之间的区间秋季降水量的减少最为显著。各区域各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较其年际变化差异更大,但近十余年来大部分区域各季降水普遍偏多。各区域降水系列亦有突变发生,但突变时间并不像气温系列那样一致;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突变大都发生在2005年,秋季降水量突变大都发生在1986年,春季和冬季降水量突变的时间杂乱无序;突变前后系列均值有增有减,且幅度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