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55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云南禄丰煤岩与围岩中富勒烯(C60)物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云南煤中是否存在富勒烯还没有科学定论。本工作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中国云南禄丰晚三叠世煤岩及其围岩中是否存在天然富勒烯物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发展了适于从复杂地质样品中分离纯化富勒烯和定性与定量检测富勒烯的一套技术方法。结果显示,从定性角度有两个样品确实存在富勒烯。本文据此提出,富勒烯的赋存与煤岩/围岩交互相上的含煤碳质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一步研究应着重调查比煤岩与顶板和底板界面层并大力研究其中天然富勒烯的地学成因。本工作的意义还在于为今后我国加入和独立开展以富勒烯类物质(如C60/C70)及其衍生物质(如He C60 C70)作为地球化学示踪物的古地球突变大事件的研究,奠定了实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72.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9408号台风异常路径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环境引导流、准均匀流和偶极子流的共同作用对移向突变和移速突变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
9806号台风非对称结构形成及其高纬西折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9806号台风在弱环境场中的向北移动,至强环境场中折向西行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弱环境场中台风可形成不对称结构,其物理量如高度的变化在台风进入强环境场后与环境场叠加,从而改变台风移向,强弱环境场的更替,可能是9806号台风移向突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河北万全水位异常与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万全深井水位在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及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有趋势性变化,水位有大于50mm的瞬时突升突降的变化。指出,万全深水井水位的形态变化和瞬间突升突降变化似可作为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趋势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Rundle模式地震滞后环和突变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详细研究了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呈现双稳态及尖拐突变现象,主要表现是:发生在应力临界值区间[-pc,pc]内的滞后现象和发生在临界值pc和-pc处的突变现象,前对应系统变能积累过程,后(即强震过程)地该系统能量的主要耗散机制。  相似文献   
76.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闫敏华  邓伟  马学慧 《地理学报》2001,56(2):159-170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45年来,经过大规模的开荒,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成为现今三江平原的主要景观类型,其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1955-1999年三江平原地区2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压4个要素的资料,分析近45年来三江平原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定量地认述了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对于各气候要素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突变事实,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阶梯式的持续变暖事实,认为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这些突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7.
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基于对任-连续函数, 至少在较小的邻域内可以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数学理论, 运用改进的Backus广义线性反演理论, 以斜坡位移时间序列为基础, 反演建立了斜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 通过变量代换得到标准的尖点突变模型。以黄茨及卧龙寺滑坡为例对滑坡的发展孕育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不仅预测效果十分理想, 而且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整适应能力; 斜坡临滑前都以突变特征值D的突降至零为前兆特征, 可作为-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78.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 Ⅰ: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工作系列讨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问题.本文是第一篇,提出普适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大气环流和其他气候场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定义建立在客观定量的基础之上.首先用两个场的相关系数R作为其相似性度量,也可以用归范化的两个场之差的根方值d作为差异性的度量.当存在着冬、夏季的典型场F_n和F_s时,取任何时刻t函数F与F~*≡(F_w+F_s)/2之差F~'作为变量场,则其与F~'_w≡F_w-F~*的相关系数R_w(t)及标准根方差d_w(t)可以作为F与其冬季典型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度量.R_w与d_w~2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只研究R_w即可.(1)可以定义冬季对应于1≥R_w(t)>0.5,夏季为-1≤R_w(t)<-0.5,过渡季节为-0.5突变性度量.当有理想突变时,τ_w=0,1-τ_w/T_w=1;当季节变化为简谐函数给出时,有1-τ_W/T_w=1/2;而当过渡为缓慢的,就有1-τ_w/T_w《1/2,例如当τ_w=T_w时有1-τ_w/T_w=0.(3)个别年份的季节强度只能由R_w(t)[||F~'||/||F_w~'||]来度量,其中F_w为长期气候平均的典型冬季场.此外,当没有确定的典型函数场时,只能计算函数时间变化系列的滞后相关R_τ(t)和滞后离差d_τ(f),其中τ为时间间隔,由此可定义出持续性和突  相似文献   
79.
泥石流易损度(危害性)评价是泥石流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方法理论基础牢固且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易损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易损度等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80.
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魏凤英  曹鸿兴 《大气科学》1995,19(2):40-148
本文采用均值差异假设检验研究了中国、北半球和全球气温历史序列的突变现象。分析表明,中国气温从本世纪以来,在40年代末扣年代初曾出现一次由暖到冷的突变。北半球和全球均曾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20年代发生了突变现象。功率谱分析表明,气温的突变指数曲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系列比较研究证明,按照分析出的突变点将气温序列分段建模,无论数值误差还是变化趋势,效果均优于整段序列的模型。所以,对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作预测,应首先搞清楚未来会处在怎样的气候阶段中,会不会出现突变。研究表明,本文叙述的均生函数累加延拓的时序建模方案,对气温序列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