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258篇 |
地球物理 | 19篇 |
地质学 | 5篇 |
海洋学 | 24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从大尺度天气形势、省区域小天气图、物理量场、层结稳定度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6月19~20日河南区域强风暴天气过程的成因,并从反射率因子和平均径向速度场上分析了雷达回波的演变和典型特征,特别是超级单体回波典型特征及移动特征、外流边界(弧状云线)回波特征等,找出了两次过程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82.
383.
孟庆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393-397
对国家标准HJ/T2.2-93大气稳定度分级中整数风速使用问题,日、夜分界问题及太阳倾角取值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大量统计结果指出,整数风速不能直接按标准中稳定度等级规定的风速分级带入,而应以1/2计数法代入分级;日、夜分界应以日出后1小时与日落前1小时为界,太阳倾角每10日取一概略值已十分精确。 相似文献
384.
从环流背景、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诊断物理量、稳定度参数、群指数等方面,揭示了2003年6月5日河南北中部地区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群指数对预报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5.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DCW-01型流动VLBI测量仪已在昆明进行了试观测,文中介绍了该仪器的时频系统,并在观测实验中对其精度、稳定度作了检测.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时频系统,其精度及稳定度分别优于1×10-12和1×10-14,较好地满足了流动VLBI测量仪时频系统的既定要求,能够精密、可靠地适用于流动VLBI的观测实验.最后对仪器的检测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6.
杨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7,(1)
本文利用1986年中美联合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资料,对拉萨地区所存在的逆温现象尤其是边界层内存在的逆温进行了分析,试用耗散结构理论修正Tennekes等提出的数学模式建立了高原边界层内的混合层模式。 分析表明,拉萨地区白天仍有逆温存在。高原上的混合层具有比湿较海洋上不稳定和层底较高的特点。混合层的形成与逆温有关,逆温是混合层存在的边界约束条件之一,尤其在高原晴空区。 此外,本文还利用资料对本文所提出的混合层数学模式进行了验证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87.
下一代星载原子钟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性能原子钟尤其是星载原子钟,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要求更高精度、更小型化的新型星载原子钟。介绍了新物理原理和先进技术以及在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空间科学实验中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原子钟的产生、发展以及它们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8.
本文严格按国家标准GB3840-83中稳定度分类法得出重庆近12年大气稳定度频率,分析了其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与局地天气、气候的关系。对国家标准中有关日、夜分界、δ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用计算级差的方法对重庆沙坪坝站和陈家坪站的稳定度差异进行了讨论,指出用沙坪坝站的资料可以进行陈家坪站区内的大气稳定度评价而不会带来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389.
本文叙述了VLBI系统对时频的要求和上海天文φ6米天线VLBI实验系统(徐家汇)的时频基准,并介绍了上海天文台φ25米天线VLBI(佘山)时间基准的建立以及开展时间工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90.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评述国际上毫秒脉冲星长期计时观测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由毫秒脉冲星自转定义的脉冲星时PT与原子时AT的长期稳定度。毫秒脉冲星PSR B1855 09 15yr的长期稳定度优于原子时TAI—USNO,而接近原子时TAI—PTB;其短期稳定度主要受到计时观测误差的限制。毫秒脉冲星PSR J0437-47 1yr以上的稳定度明显优于上述两原子时系统。毫秒脉冲星PSR B193T 21和PSR J1713 07的长期稳定度受到低频噪声影响,但仍能对综合脉冲星时PTens的建立与保持作出贡献。另外,介绍和评述了国际上脉冲星计时阵的现状及发展。随着脉冲星计时阵的实旅,在脉冲星时间标准研究、原子时误差、太阳系历表误差研究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将会取得重要成果;展望了国际上平方公里望远镜(SKA)在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