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5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2002年夏季,以北京325m气象塔为观测平台,进行了大气污染物臭氧(O3)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气象要素加强期的同步观测,并对观测资料做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边界层内存在明显的臭氧浓度垂直差异;低层(120m)O3浓度呈明显的日变化,且昼夜振幅较大;夜间高层(280m)O3的化学消耗较弱,可维持较高的浓度;稳定度(Ri)在低层以中性态居多,振幅较小,而在高层以不稳定态居多,振幅较大。两层O3湍流输送通量都呈单峰变化。白天,在O3前体物和局地光化学反应共同作用下,120m左右处的O3污染最大。  相似文献   
352.
通过对2008年5月3日发生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大暴雨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稳定度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分析发现:驻马店地区K指数=38 ℃、SI=-2.0 ℃、Δθse=3.8 ℃,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不稳定能量;500 hPa低槽和700、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空气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大暴雨.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可确定雨区及其移动方向;利用径向速度资料,可确定辐合带;利用风廓线资料,可确定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及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353.
文章介绍了上海某石化厂厂区间石化管线三维坐标测量首级控制网(GPS平面控制网、精密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数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与讨论了对基点进行严格筛选的必要性,为保证GPS网的精度对基准点进行了检核,并对三维控制网的稳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354.
洛阳“雷打雪”现象发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芳  李锡怀 《四川气象》1999,19(1):41-42,35
通过对洛阳有史以来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发生的条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伴随降雪的对流天气是系统性的、大范围的700hpa、850hpa逆温层出现,湿度剧增,导致其以上气层出现潜在不稳定层结,是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原因。高空前倾槽是“雷打雪”现象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355.
盛夏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尹红萍  曹晓岗 《气象》2010,36(8):19-25
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容易出现错报。对上海地区2001—2005年7—9月份19个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个例进行分析,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上海地区未发生强对流的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较易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发生,强对流发生开始时间主要在中午到傍晚;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的发生除需要有较好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外,对抬升条件也有较高要求,如边界层整层在上海附近存在中尺度辐合线。  相似文献   
356.
根据金鸡滩1500m内小球测风、低探空资料和同期500hPa平均高度场,计算分析了本区域观测期间低空风温特征及不同稳定度下的风速廓线和温度廓线特征。分析表明:冬季观测期间受西北冷平流控制,近地层主要盛行SE风;夏季槽前不断有冷空气分裂南下,近地层风向多变;低空各主要高度层风速均较大,冬季大于夏季;接地逆温和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均较低,厚度较小,冬季强于夏季,出现在中性和稳定层结下的夜间,逆温层上部存在明显的风速切变。  相似文献   
357.
北京地区冬、春季节大气稳定度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北京地区冬春季节逐日定时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使用修正的Pasquill分类法计算了该地区大气稳定度相对值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气稳定度月际变化、日变化等分布特征,划分出若干持续时间较长的长稳定过程。  相似文献   
358.
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输送能力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张强  吕世华  张广庶 《高原气象》2003,22(4):346-353
利用甘肃省—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于2000年12月10~17日在兰州市城区用系留气球观测的大气边界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资料以及同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山谷城市边界层大气的风速、温度、湿度结构特征,揭示了兰州市上空日夜维持的大气逆温的结构特征及其强度和分布特征的动态规律。提出了形成兰州山谷这种特殊大气逆温层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最后还给出了在兰州市目前的小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下边界层大气的总体稳定度和Froude数的特征,由此初步定性讨论了兰州市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和水平平流运动这两种主要输送形式的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359.
边界层特征参数对边界层顶垂直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鸣 《大气科学》1994,18(4):413-422
本文从正斜压及有层结时的边界层相似理论及阻力定律出发,由边界层顶垂直速度与地面湍应力的关系求出了层结、粗糙度、它们的水平梯度及地转风的水平梯度、斜压性对w的影响的解析式,可用于模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层结影响可使w差1-2个量级,不稳定时粗糙度影响也使w差几倍。除地转涡度决定w外,地转风、层结稳定度和粗糙度及其水平梯度也起了重要作用,还讨论了斜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0.
华北地区平流雾过程湍流输送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2006年2月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开展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 分析了平流雾生消过程中湍流输送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平流雾生消过程中, 大气稳定度参数数值主要集中在弱不稳定到弱稳定范围内, 且多呈现弱不稳定状态。雾前, 大气呈弱不稳定状态, 热量的垂直和水平输送短时加强, 且水平输送较垂直输送更显著; 雾生成初期, 大气呈弱稳定层结, 湍流动量和热量的垂直及水平输送均很弱; 雾中, 大气多呈弱不稳定状态, 稳定度参数、 动量、 热量及水平与垂直热通量之比值随时间均呈多峰形振荡, 随着雾的消散, 大气由弱不稳定逐渐演变为稳定状态; 雾后, 低层大气再次呈现弱不稳定层结特征, 动量和热量输送呈单峰形日变化特征。平流雾生消过程中, 热量的水平输送随不稳定度增强而迅速减小; 大气呈稳定层结时, 热量的水平输送显著大于垂直输送, 其比值约为2。同时, 摩擦速度、 水平与垂直热通量之比值呈多峰形振荡, 振幅分别可达1.2 m/s及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