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DCW-01型流动VLBI系统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论述了观测前对该系统所进行的主要检测与调试方法,为今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以2000年7月河南省10站以上连成片、日雨量≥100mm且降水中心日雨量>200mm的4次大暴雨过程为样本,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中小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辅以部分物理量计算,进而揭示出大暴雨过程的部分预报特征.  相似文献   
23.
利用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福州市空气质量日预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空气污染预报是建筑在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利用福州市1995-1997年地面气象预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温度、气压、风、湿度、大气稳定度、降水等)分布规律,建立气象预报指标及统计预报方程,在1999年2-8月进行福州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等级试预报。结果表明运用统计模式开展城市空气污染浓度等级预报是切合实际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徐静琦  魏皓  张正  顾海涛 《气象学报》1996,54(2):207-215
概述1993年6月下旬-7月上旬在青岛市小麦岛东侧进行的风、温、湿梯度观测。其资料经迭代计算得到了黄海北部、青岛市近海平流雾季节海气间动量、热量和水汽的通量。并对7月1—2日的一个海雾过程进行了微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一种高稳定度频率计。该频率计采用彩电副载频作为内时基并引进了单片机系统,因此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及准确度,各种辅助功能强。体积小,耗电省,尤其适用于野外条件下的频率测量校准。  相似文献   
26.
27.
文中根据一个二维半地转模式用比容作为等熵垂直坐标,研究由汇全强迫产生的非粘滞、干燥和绝热流体中的高空锋生。初始条件是在地面有温度对比存在的情况下用一给定的连续解析位涡场来确定。由于地面与模式最低几层相交,下边界条件需做适当处理。文中讨论了中低对流层位涡水平变化在高空急流锋系统加强中所起的作用,与暖气团相关的冷气团的去稳作用有助于高空急流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28.
华北盛夏暴雨过程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实况资料和T213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5年8月16日~17日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能量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24h~36h,对流层上下层有暖湿空气同时发展,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强的干、湿静力能锋区稳定维持是这次大范围暴雨产生的能量基础,中低层湿静力能差值大于0,且数值很大,说明对流不稳定层结很强,暴雨发生在高能、高不稳定度的条件下;水汽的充足补给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能量转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大气稳定状态,为通量计算提供依据,利用2003-2004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涡度相关法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内大气的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稳定度参数(z/L),并对大气稳定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大气稳定状态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昼间不稳定状态占优势,晚上以稳定状态为主;在早晨和下午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频率分布易发生变化,导致中性的大气稳定状态更容易出现;而各大气稳定状态的频率分布年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大气不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雾凉季最高、干热季最低;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干热季最高、雨季最低;中性状态出现频率以雨季最高、雾凉季最低。  相似文献   
30.
吴坤悌 《广西气象》1998,19(3):20-21
根据提出的方法,主要计算分析海口站1997年08时及20时的Cp、K、△θsc的稳定度,得出了1997年海口3-10月份降水中的CP、K、△θscc配置的拟合率;CP对台风的移动路径亦的指示性作用。CP的大小对副高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