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6篇
  免费   2298篇
  国内免费   2703篇
测绘学   2476篇
大气科学   2424篇
地球物理   1683篇
地质学   6431篇
海洋学   877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691篇
自然地理   470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433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60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1年   4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52.
为了分析海洋水体垂向水流紊动及紊动交换情况而采用了一维的海洋边界层模型(Mellor-Yamada)并利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悬沙、盐度、温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原模型未将悬沙考虑在内,本文试将它引入进去探讨由于它的存在对紊动混合特性的影响。2000年4月,Mellor将最初的模型引入了依赖于Richardson数的紊动动能耗散率。本文通过比较具有悬沙和不具有悬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温度和盐度垂向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讨论由于悬沙的存在所引发的密度层化对紊动混合作用的影响,并发现悬浮泥沙抑制了部分模拟时间的紊动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53.
湍流数值模拟中封闭模式应用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琼州海峡的潮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指出了选择不同的特征混合长度表达式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表明了基于特征混合长度理论的流封闭模式在近海湍流数值模拟中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4.
利用笔者建立的描述河口陆架水相互作用的层化模型作进一步分析可以证实,河口偏转临界值随泄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因而作为背景场的苏北沿岸流虽然不能在冬季改变长江冲淡水固有的右偏趋势,却有可能在夏季诱导冲淡水左偏,进而由于长江口右侧海盆地形感应闭合的逆时针环流,它迫使冬季右偏的冲淡水更靠近岸边,诱导夏季左偏的冲淡水流线畸变,有平行于海水等深线的趋势,这一结论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本文就山东省海积型硅砂资源的开发应用现状及今后进一步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57.
迄今为止,海洋学中水团的混合问题还仅限于分别孜虑垂直方向与侧向的混合,这在研究水团的温、盐度的趋匀化过程,以及绘制温盐(T—S)曲线时得到一定的成功。当垂直混合或侧向混合起主要作用时,这种处理的方法尚可适用。但不能不看到这种描述具有其局限性。实际上,水团在垂直方向与侧向的混合有时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58.
渤黄东海混合层化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较详细地综述了渤黄东海混合层化演变过程与规律的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混合和层化过程的分布规律与季节变化特性,采用水温垂直剖面自相关函数的半经验预报模式,动力学和热力学的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用于模式分类、函数逼近、参数估计的多层感知器 (MLPs)给出 1个清晰的关于内部行为的解释。作者以单隐层的 MLP为例 ,论述了关于 MLP的内部行为的半线性分析理论。对受训的MLP,将隐层单元的输出分别定义为网络输出的正、负“内部分量”;定义内部分量的连接权重集为给定问题的“内部判别模式”;建立了 MLP和模糊集相结合的新模型 ;分析了 MLP的结构为 N- 2 - 1和N- H- 1 ,给出权重初始化的方法 ;提出了 1种从受训神经 -模糊模型 (NFMs)中提取知识的全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闽中渔场的温、盐跃层分布与亚硝酸盐的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2—1983年闽中渔场鱼类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本海区温、盐度跃层的强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闽江口断面和平潭断面存在较强的跃层.温跃层一般出现在夏季.温跃层的强度可高达0.50℃/m,出现在牛山岛附近(水深10—20m).盐跃层一般出现在春季.盐跃层的强度可高达1.03/m,出现在闽江口白犬岛附近(水深0—10m).5月份处于丰水期,流量较大的闽江水排入海洋。由于其盐度低、比重小而浮于海水的上层,形成盐跃层现象.盐跃层最常出现的海区是在牛山岛附近.文中还探讨了闽中渔场的亚硝酸盐层化现象.3—8月,亚硝酸盐含量在水深0—20m层均较低,20m至底层含量则大幅度升高,亦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