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7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01.
自然、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为旅游资源的赋存和开发提供条件,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也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力量.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云南省16个州市旅游资源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①尽管云南87.50%的州市旅游资源与...  相似文献   
102.
基于1980—2020年秋季江西省83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数据,利用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秋季降水场主要有4种类型,分别为全区型、北湿(干)南干(湿)型、西湿(干)东干(湿)型、中心湿(干)南北干(湿)型,累计贡献率为86.7%。1980—2020年,全区型和中心湿(干)南北干(湿)型降水呈增加趋势,而北湿(干)南干(湿)型和西湿(干)东干(湿)型降水呈下降趋势。其中全区型降水分布的年份占比75.6%,主要受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北湿(干)南干(湿)型降水分布的年份占比17.1%,这是由于赣北地区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而中南部在背风坡,降水较少,同时秋季赣北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且受到台风外围的影响,易发生降水,使得南北降水呈反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103.
2021年秋季江西出现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过程,多项气温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10月1—5日全省仍出现20站次危险性高温天气。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MICAPS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此次罕见秋季异常高温天气的过程的特征及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江西秋季高温天气的主导系统,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盛行的下沉运动产生大气绝热加热是此次秋季异常高温的主要形成原因。同时,西风急流偏强以及南亚高压撤退时间偏晚,使得西风带短波槽脊活动不易影响到副热带地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稳定维持,冷空气难以南下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得以发展。2)中低层暖平流输送有利于局地温度升高从而形成高温天气,江西上空对流层异常增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秋季高温的持续。3)江西境内水汽通量散度呈现负距平,表明水汽辐散程度弱于常年同期,未出现水汽输送的大幅减弱。同时,对流层中下层存在一定的上升气流,部分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异常高温期间未出现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04.
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同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旅游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①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波动增长的"W"型演化趋势.2013-2016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在空间...  相似文献   
105.
采用1961—2014年逐月全球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数据集、ORA-S4海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与热带印度洋热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秋季SPEI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变化型,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88年发生了年代际转折,转折后(前)为偏旱(涝)期。进一步分析表明,华南秋季SPEI与同期热带西印度洋海洋热含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秋季热带西印度洋热含量偏低时,华南地区SPEI偏小,易发生干旱。热带西印度洋热含量异常影响华南秋季干旱的可能机制为:秋季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变化表现为""型的东西向偶极子分布,即当热带西印度洋热含量偏低时,热带东印度洋热含量将会偏高;而热带东印度洋热含量偏高将会使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外逸长波辐射偏小、降水增多,凝结潜热释放增强,产生偏强的东亚Hadley环流,使华南地区存在异常下沉运动,不利于产生降水;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还会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西北太平洋存在气旋性环流异常,使华南地区受偏北气流异常控制,从而削弱了向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是热带西印度洋热含量异常影响华南秋旱年代际变化的重要环节,因此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证实该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华南秋季年代际干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8 August and 22 September 2006, an ultraviolet photometric O3 analyzer, a NO-NO2-NOx chemiluminescence analyzer, and a quartz micro-oscillating-scal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alyzer were simultaneously used for monitoring at three different heights each at Beijing (325-m tower) and Tianjin (255-m tower). These towers belong to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nd to the Tianjin Municip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respectively.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ontinuously measure the atmospheric O3 and NOx volume-by-volum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within a vertical gradient. When combined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information on the variation of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the two citi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se two cities were seriously polluted by both PM2.5 and O3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The highest daily-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near the ground in Beijing and Tianjin reached 183 μg m-3 and 165 μg m-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O3 concentrations reached 52 ppb and 77 ppb, and NOx concentrations reached 48 ppb and 62 ppb for these two cities,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s in the daily-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between Beijing and Tianjin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consistent over tim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measured in Beijing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in Tianjin. However, the overall O3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ground in Tianjin were higher than in Beijing. NOx concentrations in Tianjin were consistently lower than in Beijing.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M2.5 pollution in Beijings atmosphere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the pollutants originating in and delivered from Tianjin, and that Ti  相似文献   
107.
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观测点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秋季气温递减率较低, 逆温出现频率较高, 强度较弱, 海风使珠江口贴地逆温的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增加。珠江三角洲秋季受多种局地环流影响, 边界层内风廓线比较复杂, 晚上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地区风向有明显差别; 城市群和珠江口多次分别观测到城市热岛环流和海风环流。  相似文献   
108.
赵玲  齐铎  李树岭  张月 《气象科技》2017,45(1):102-107
探讨了黑龙江省2000年以来浓雾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秋季浓雾异常环流特征和环流分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浓雾春季和冬季少,夏季最多,但多发生在山区,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的浓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季,其中10—11月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均发生在2010年以后。黑龙江省秋季浓雾多发生在暖湿空气较强的环境条件下,根据500 hPa高度场和距平场特征把秋季偏暖背景下浓雾发生的主要环流型分为西低东高型和纬向型,黑龙江省中低层正高度距平、850 hPa距平风场上反气旋环流以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偏北偏强等异常环流特征对浓雾中短期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对常规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和T106物理量诊断产品进行分析,得出2001年10月2~3日发生在桂东南局地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10.
ENSO对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ENSO对IOD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中国西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的秋季降水出现正异常,而当IOD与ENSO伴随出现时,IOD正位相年和E1Nino使得中国西南地区秋季降水正异常区域维持并向东扩展,还使得黄河流域秋季降水转为负异常。此外分析了ENSO改变IOD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环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