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祁连山国家公园森林地上碳密度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地理》2021,44(4):1045-1057
准确、及时地绘制森林地上碳密度图是了解全球碳循环的必要条件。虽然星载激光雷达(如ICESat/GLAS)数据已被广泛用于估算大尺度的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但地形坡度对GLAS提取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往往限制了其在山区森林的应用。通过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结合GLAS数据、Landsat 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y)数据、样地调查数据,对祁连山地区进行区域性的森林地上碳密度估算。首先通过改进后的地形校正模型减小坡度对GLAS数据提取森林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使得更多的GLAS数据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其次将所建立的不同类型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与相关碳含量转换系数结合,得到GLAS激光光斑(脚印点)的森林地上碳密度;最后利用非参数化算法最大熵(Max Ent)模型得到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平均森林地上碳密度为40.72±6.72 t·hm~(-2),总蓄积量为28.58±4.72 Tg,海拔2770~3770 m区域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且阴坡的碳储量明显高于阳坡。采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独立验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模型估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8.946t·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监测区域乃至国家尺度的森林碳储量变化以及制定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此外,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山区森林碳储量估算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国土资源通讯》2017,(14):15-16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3.
祁连山一带地质史纲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健初 《地质论评》1942,7(Z1):17-26
地层次序本区地层前曾约略考查,结果已载地质会志十五卷一期。当时为使于叙述,曾将地层分为多系,观察未精,匆?划分,自属牵强。彼时於叙述中,对确定者与暂设者已分别郑重声明  相似文献   
74.
祁连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与双向挤压隆升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0年代以后,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范围突破了现今意义上的高原主体(即海拔4000m以上地区)的局限,逐渐扩展到它的邻区,并加大了研究力度,例如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项目对祁连造山带的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75.
北祁连山西段金属矿床时空分布和生成演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祁连山西段以产镜铁山式铁矿而著称,近几年找金和找铜又有新突破。本文从地质构造历史演化角度探讨了区内金属矿床分布的规律,提出从古元代到印支期已经历了9期成矿作用,迄今划分出四个矿床成矿系列及两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区内铁呈现出多期成矿,而大多数金属在加里东期“爆炸式”堆积,金的富集成矿与大型剪切一走滑,深部流体上升卸载有关。  相似文献   
76.
祁连山元古宙大陆溢流玄武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祁连山西段大面积分布的元古宙浅海相火山岩系是大 陆裂 谷火山作用的产 物,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高εNd值和低( 87Sr/86Sr)i值 ,系派生于岩石圈之下的地幔柱源,但也显示有岩石圈组分卷入的证据。它们的形成是地幔 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启的前兆。  相似文献   
77.
本文的理论方法是以几何射线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天然地震走时反演技术及天然地震 析成像技术。它存在着需求原函数与介质参数的解耦问题。本研究采取了五种方法来改善反结果,包括;利用Pg、Pm,Pn等震相增大约束条件;用已有精度较高的人工地震测深结果作速度约束;用波形反来修改模型,把诸多物理量开发出来互为约束,以修改后的框财作反演,使解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采用最优化过程,选择遗传算法,可以进行震源定位,走  相似文献   
78.
祁连山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构造变形的关键部位,其中大通河河流阶地是祁连山地区早更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的载体,厘定大通河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对于分析祁连山地区的区域构造和气候环境改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SR测年技术,并对大通河流域江仓区域的剖面样品实测,获取岩层形成时代数据,分别为(42±4) ka B.P.、(71±5) ka B.P.、(121±12) ka B.P.、(210±20) ka B.P.和(602±60) ka B.P.。根据测年结果,确认剖面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形成时代对应中晚更新世酒泉砾岩和戈壁砾岩时期,表明大通河河流阶地在542~662 ka B.P.之前就已经形成,推测其可能是受到中新世白杨河组之后的盆山运动或早更新世祁连山的褶皱变形影响而形成的。利用测年数据计算抬升速率,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中期,抬升速率加快,反映了大通河流域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加强,祁连山江仓地区在此期间快速隆升,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以面积和体积扩张的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活动造山带基岩河流地貌研究,目前已成为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河道宽度形态的调整变化是基岩河流响应构造、岩性和气候等扰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祁连山北部地区6个重点流域基岩河道的宽度形态发现:河道宽度总体上呈现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变化特征,河道向下游增宽的速率,东段地区显著高于中段地区,低山带显著高于高山带;对比河道宽度的变化特征与构造抬升速率及岩性抗蚀性的变化,可以推断:在祁连山北部地区,基岩河道宽度响应构造抬升和岩性抗蚀性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地调整,构造抬升控制了流域河道宽度变化的总体趋势,而岩性抗蚀性变化则导致了流域内部局部河段河道宽度的大幅波动。在祁连山北部地区开展的基岩河道宽度形态研究,为利用基岩河道形态研究造山带的构造变形奠定了基础,对于探索构造抬升背景下地貌的发育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干旱山地为研究对象,对海拔2 700~3 000 m典型草地群落的草本种类、高度和生物量等进行调查,并同步测定样地内的土壤水分,分析草地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草本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生物量平均值为135.36 g·m-2,并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模式,在海拔2 900 m时最高,为176.79±28.37 g·m-2。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946.13 g·m-2,并随海拔升高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在海拔3 000 m时最高,为1 301.19 ±68.24 g·m-2。(2)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海拔高度间差异性显著(P<0.05);该流域干旱山地草地根冠比在4.14~11.95之间变化。(3)在生长季5~9月份,干旱山地草地土壤含水量在9.23%~31.31%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4.94%。(4)草本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平均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784和0.7843。在不同海拔草地群落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草地生物量的贡献不尽相同,但60 cm以上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水分对草地生物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