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岗山坝区岩体现场剪切蠕变试验及参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剪切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剪切蠕变特性的最重要手段。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硬、脆、碎"辉绿岩脉进行了现场剪切蠕变试验,分析了岩体的剪切蠕变变形规律和剪切蠕变速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剪应力较小时坝区岩体剪切蠕变仅呈现出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2个阶段;当剪应力接近屈服强度时,坝区岩体剪切蠕变速率由渐变增长转为突变增长,岩体在短时间内即发生破坏,呈现出加速蠕变特性。恒定正应力下辉绿岩体的稳态流变速率与剪应力之间可用指数关系来表征。根据剪切蠕变试验曲线,进行了岩体剪切蠕变模型辨识。辨识表明,西原模型可以较好反映坝区辉绿岩脉的剪切蠕变特性。通过优化反演获得坝区岩体的剪切蠕变参数,为坝基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首次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通过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和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空间分异,揭示了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3.
“碧利斯”(0604)暴雨过程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 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 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和过程的差异, 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暴雨增幅的贡献, 结果指出:(1)暴雨增幅前, 降水基本为层云降水, 对流降水只存在于零星的几个小区域, 暴雨增幅发生时段, 对流降水所占比例较暴雨增幅前有显著增加, 平均降水强度达层云降水强度的3倍多。(2)暴雨增幅时段, 云系发展更加旺盛, 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较增幅前明显增加, 其中, 对流和层云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但对流降水区增加更显著;而无论增幅前还是增幅时段, 对流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要明显大于层云降水区, 并且两者的这种差异随着地面降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大。(3)暴雨增幅前后, 对流降水区雨滴的两个主要来源最终均可以追踪到云水, 通过云水与大的液相粒子(雨滴)和大的固相粒子(雪)之间、以及大的固相粒子(雪和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造成雨滴增长, 并最终形成地面降水, 而层云降水区中与雨滴形成相关的上述主要云微物理过程明显变弱, 但层云降水区中暴雨增幅时段的上述过程又要强于增幅前, 说明层云降水对暴雨增幅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4.
65.
关于复合片钻头钻进大理岩和花岗岩时机械钻速和碎岩功率消耗同规程参数的关系,用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机械钻速和碎岩功耗与钻压、钻头转速及冲洗液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碎岩绝对功耗和相对功耗的概念,而相对碎岩功耗是个更为重要的概念,求出了大理岩相对碎岩功耗最小时的最优钻进规程参数值。  相似文献   
66.
一般认为,地籍碎部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解析法因具有精度高,面积准确和便于微机管理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地籍测量的发展趋势。但解析法的外业工作量大,成图速度慢。这些弱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群杂乱的老城镇和旧街坊内部,因为这些隐蔽地区难以设站用极坐标法观测,通视条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根据定角视距测量上、下视距丝的夹角为定角及其和仪器乘常数的关系,推导出了平板仪测图碎部点测量的又一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正镶白旗碎斑熔岩长石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镶白旗碎斑熔岩是一种特殊成因的火山岩,是岩浆沿火山通道侵出地表的产物。碎斑熔岩中钾长石主要为低透长石、高正长石、中正长石和中正微长石;斜长石则以更长石为主,其有序度低,指示了岩石高温火山成因的特征。从岩体边缘相到中心相至根部相,长石类型、化学成分和有序度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岩体不同岩相带成岩条件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0.
采用SLIMCAT化学传输模式以及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1997和2011年北极地区平流层臭氧异常偏低事件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97和2011年3月北极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TCO)异常值都达到了约-80 DU,并且在30-200 hPa(中下平流层)区域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异常约占整层大气臭氧柱总量异常的80%。分析表明发生在这两年的极端臭氧偏低事件均可能是由于上一年冬季的拉尼娜事件导致上传的行星波减少,使得北极极涡加强,平流层温度异常偏低,生成了更多极地云,引起更强的臭氧化学损耗导致的。对比这两年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变化发现,2011年的柱总量减少得更快。2011年北极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臭氧下降要明显强于1997年,其主要原因应该是2010-2011冬季的拉尼娜活动更强,北太平洋海温更高,进一步减弱阿留申低压和平流层波活动。这导致2011年极涡温度异常偏低更强烈,形成了更多的极地平流层云甚至出现了第二类极地平流层云,最终加速该年春季的臭氧化学损耗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