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受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暖湿气流影响,2015年7月27日北京地区爆发了一次具有明显对流单体合并特征的强飑线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总闪定位、多普勒雷达和探空资料等,详细分析了此次飑线过程整个生命史期间不同对流区的总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个飑线过程以云闪为主,地闪活动以负地闪为主;对流单体合并时云闪数量激增,飑线过程后期正地闪比例跃增。93%的闪电主要分布在距对流线10 km范围内,层云区闪电较少;层云区的闪电电荷来源主要是由对流区的电荷经过过渡区输送而来,正地闪更易发生在过渡区和层云区。对流合并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汽集中,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峰值超前闪电峰值24 min。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对这次过程的三维风场进了反演,据此对单体合并期间闪电增强的动力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VDRAS反演的动力场来看,对流云单体合并主要发生在低层辐合区内,合并后上升运动加强,上升气流范围变大,闪电活动显著增强,并主要发生在具有较强垂直风切变的区域,少部分闪电发生在对流区后部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区域。  相似文献   
52.
提出了一种非传统的利用热能破碎岩石的新型钻进方法,包括热力钻进法,热熔岩石钻 和超高频电加热-机械切割组合钻进法,介绍了其碎岩机理,适用范围,初步应用情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53.
根据冲击碎岩理论和冲击反循环钻进中的工艺技术参数,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对CJF-20冲击反循环钻机的钻进工艺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实践表明,CJF-20冲击反循环钻机应用于复杂地层钻进成孔可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4.
利用CloudSat 卫星资料,选取冰粒子的等效半径(IER)、数浓度(INC)、含水量(IWC),统计分析了层云、层积云微物理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层云/层积云小粒子(0~50 μm)、中等粒子(50~80 μm)、大粒子(≥80 μm)出现频率分别为18.7%/16.3%、77.6%/62.6%、3.7%/21.2%。在IER 垂直分布上,层云小、中等粒子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小粒子在云层上部出现较多,中等、大粒子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云/层积云INC低值段(0~50 L-1)、中值段(50~100 L-1)、高值段(≥100 L-1)出现频率分别为90.1%/76.5%、9.6%/19.5%、0.3%/4.1%。在INC垂直分布上,层云低、中值段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低、中值段分别在云层中部、上部出现较多。层云/层积云IWC低值段(0~50 mg·m-3)、中值段(50~100 mg·m-3)、高值段(≥100 mg·m-3)出现频率分别为96.7%/82.8%、3.2%/13.4%、0.1%/3.7%。在IWC垂直分布上,层云低值段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低、中值段分别在云层中部、上部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55.
GNS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绘。对于线形工程,其特点是工程区域长宽比大、线路长而工作面窄,利用GNNS技术常规方案进行测绘,外业时效低而成本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施工控制与碎部测量同步实施方案,在充分利用人力、物力的基础上节省时间,对有序安排作业、保证数据质量、提高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案在宁夏昌、滂渠测绘工程中得到应用,提高外业时效达22%,节约了外业成本。  相似文献   
56.
基于COSMIC掩星探测资料的云底高反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相对湿度廓线进入云层时的突变实现云底高反演的思想,采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的COSMIC掩星湿空气数据反演全球云底高度,并与探空资料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当温度-40 ℃相似文献   
57.
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碎斑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大兴安岭柴河地区开展1:5万区调时发现了碎斑熔岩体.区内发育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J3m)、玛尼吐组(J3mn)及白音高老组(J3b)火山岩,广泛分布在二十四道沟、敖尼尔-四道沟及柴河-固里河3个火山喷发盆地中.所发现的固里河、敖尼尔两个碎斑熔岩体,即是白音高老期火山活动晚期侵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固里河碎斑熔岩体呈一北东向延伸的椭圆形穹状岩体,可划分出内部相(似斑状)、过渡相(霏细质)和边缘相(玻质)3个相带,主要由流纹质碎斑熔岩构成;敖尼尔碎斑熔岩主体呈近东西向,平面上呈似蘑菇状,可划分出2~3个相带,其岩石类型基本同固里河碎斑熔岩体.它们的发现,对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火山岩的形成、演化及指导找矿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针对碎软煤层地面煤层气难以抽采,水平井钻进容易塌孔的问题,在借鉴页岩气和致密气开发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碎软低渗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通过优化煤层顶板水平井钻进、定向射孔和分段压裂等工艺流程,从地面抽采碎软煤层中的瓦斯气体。运用该技术在安徽淮北芦岭井田开展了LG01水平井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G01水平试验井组日产气量超过1.0×104 m3,与同一井田的压裂直井相比,相当于4口以上直井的产量,实现了碎软煤层从地面高效抽采煤层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相山主体岩石碎斑熔岩在岩石成因、岩相归属上长期以来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原因在于碎斑熔岩边缘相具有熔结凝灰岩甚至是凝灰岩的特点,过渡相具有熔岩的特征,中间相具有潜火山岩的特征,并且各种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笔者从碎斑熔岩的岩石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提出了碎斑熔岩是由基底变质岩重熔而形成的观点。从斑晶钾长石的低结构态和出溶机理,认为碎斑熔岩的形成环境接近于火山岩和潜火山岩,而与深成岩差别较大。碎斑熔岩中斑晶多呈碎裂状,与火山口内隐爆作用有关,因此将该岩石归属于火山侵出相。  相似文献   
60.
首先介绍了静态GPS地籍控制测量方法,然后介绍了GPS RTK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具体的地籍测量应用实例,应用GPS技术,实现全天候、无需通视、实时获取控制点和采集点的3维坐标,无需再使用受光学观测条件影响的全站仪,为内业成图和整个测量工程项目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