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4篇
  免费   4488篇
  国内免费   5980篇
测绘学   2334篇
大气科学   12131篇
地球物理   3593篇
地质学   9034篇
海洋学   2712篇
天文学   645篇
综合类   1873篇
自然地理   3200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771篇
  2022年   1010篇
  2021年   1148篇
  2020年   888篇
  2019年   992篇
  2018年   736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791篇
  2015年   919篇
  2014年   1566篇
  2013年   1338篇
  2012年   1439篇
  2011年   1430篇
  2010年   1534篇
  2009年   1563篇
  2008年   1551篇
  2007年   1471篇
  2006年   1305篇
  2005年   1367篇
  2004年   1176篇
  2003年   1160篇
  2002年   1110篇
  2001年   1168篇
  2000年   889篇
  1999年   811篇
  1998年   809篇
  1997年   791篇
  1996年   818篇
  1995年   741篇
  1994年   672篇
  1993年   541篇
  1992年   557篇
  1991年   466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2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将新疆高精度钻孔应变仪10年来观测到的应变异常划分为趋势异常、短期异常、临震异常三类,并对这三种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地震三要素与应变异常参量关系密切,震级与异常量级、震中距有着确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总结分析了发生在新丰江水库老震区,距1962年6.1级主震27年的1次4.5级地震的活动和特点,认为此次4.5级地震及其伴生的小震群仍系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中晚期强余震。  相似文献   
993.
994.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通过综合大地电磁调查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的初步成果.大地电磁法调查区域已经覆盖了高原大部分面积,为全区三维电阻率成像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对多个测区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的同化处理和反演成像,取得了青藏高原可靠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结构图像.成像的区域为28°N—35°N,80°E—104°E.三维反演计算时采用的网格尺寸为20 km×20 km,垂直方向不等间距剖分为26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电阻率扰动主要反映印度克拉通对亚欧大陆板块俯冲引起的热流体运动和大陆碰撞和拆离产生的构造.在岩石圈地幔,察隅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和拉萨地块东部联成统一的高电阻率地块,它们反映了向北东俯冲的印度克拉通.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表明岩石圈深处有热流体活动.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也表明它们的岩石圈还有流体活动.青藏高原东部的低阻区沿100°E向地幔下方扩大,反映了金沙江断裂带有切穿岩石圈的趋势.地幔电阻率平面扰动的模式显示,青藏高原东西部的地体碰撞拼合形式和方向是不同的.在青藏高原西部,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从北到南碰撞拼合.在青藏高原东部,羌塘—拉萨、察隅、印支、雅安和扬子等地体多方向拆离拼合,在地壳造成不正交的拆离带和压扭构造系.从高阻-低阻区的分布看,东部的地体拼合有地幔的根源,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察隅地块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部的楔入,使其北部和东部地块的岩石圈发生拆离撕裂,也造成热流体上涌的低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995.
福泉滑坡具有顺倾上硬下软的结构特征,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模拟采动滑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研究福泉滑坡在露天开采条件下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程序,引入平行粘结模型,通过参数标定确定细观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据此建立斜坡模型,模拟斜坡采动过程中的变形破坏全过程,确定该类采动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式;研究滑坡滑动过程中的速度和能量变化以及堆积特征。研究表明:斜坡采动过程中,潜在滑面顺层滑移,后缘拉裂,裂纹从下往上向软弱面拓展,前缘坡脚处岩体形成锁固段,斜坡出现由前缘至后缘缘递减的蠕滑变形,随着斜坡进一步采动,锁固段发生剪切破坏,前缘坡体启动,中后部裂缝贯通—滑移,斜坡整体失稳破坏,形成牵引式采动滑坡,该类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式可分为:滑移—拉裂—剪断3个阶段;对滑坡运动过程的模拟可知,采坑积水是小坝组受灾的关键转化因子。  相似文献   
996.
2020年1月25日,藏东昌都丁青地区发生5.1级地震,尽管此次地震发生在监测能力较低地区,但震前仍监测到小震调制比高值、低b值等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文中系统总结了地震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序列特征以及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发现:震源机制解显示为拉张型破裂,最近断裂为巴青—类乌齐断裂;序列活动特征、序列h值和b值计算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主余型地震序列。目前,藏东地区仍存在一些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表明该地区存在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背景,丁青5.1级地震的发生未能缓解该地区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7.
李姣  姜金钟  杨晶琼 《地震学报》2020,42(5):527-542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漾濞MS4.8和MS5.1地震序列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MS5.1主震前7天至主震后30天共258次地震事件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然后利用匹配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地震目录,并对其余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双差重定位获得了漾濞地震序列中193次地震的精确位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均值分别为1.3 km和1.9 km,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中南段应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使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得到了1 625次中小地震事件,事件数量是云南地震台网目录中的6倍,被检测事件主要为主震后早期余震及ML≤0微震事件。对比2016年云龙MS5.0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后初步分析认为,“震群(多震)型”和“主余型”地震序列的一个主要区别可能是“震群(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余震数量相对更少、余震活动衰减得更快。   相似文献   
998.
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测量与补偿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产生的原因,利用作者建立的结构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时间滞后测量方法的研究,测量得到了该系统时间滞后的具体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间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的三种补偿,即移相法,泰勒级数展开法和预估状态向量法,通过主动控制试验证了时间滞后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摩擦时间依从的地震活动性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改进的单断层地震孕育过程细胞自动机(CA)模型,通过设计外界通过 施加应力与模型间进行的能量交换和模型的细胞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力学作用,试图理解地震 活动特性的力学机制.与早期细胞自动机模型相比,改进了参数的取值方式,将摩擦时间依 从的理论引进模型,使该细胞自动机模型更接近实际的孕震系统.研究表明参数取值方式对 人工地震序列和各细胞破裂事件的非均匀时间特性有重要影响,较小震级和较大震级范围中 的事件分别遵从明显不同的累积频度一震级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岩年代-40Ar-39A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析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的类型及年代学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白头山期两期粗面岩进行了Ar-Ar年代学研究,确定了这两期火山活动的时代分别为123±7和123±10千年.文章还讨论了全新世天池火山喷发的环境意义及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