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76篇 |
免费 | 4394篇 |
国内免费 | 60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29篇 |
大气科学 | 12119篇 |
地球物理 | 3589篇 |
地质学 | 9023篇 |
海洋学 | 2725篇 |
天文学 | 645篇 |
综合类 | 1876篇 |
自然地理 | 3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5篇 |
2023年 | 782篇 |
2022年 | 1010篇 |
2021年 | 1149篇 |
2020年 | 888篇 |
2019年 | 992篇 |
2018年 | 736篇 |
2017年 | 748篇 |
2016年 | 791篇 |
2015年 | 919篇 |
2014年 | 1566篇 |
2013年 | 1338篇 |
2012年 | 1439篇 |
2011年 | 1430篇 |
2010年 | 1557篇 |
2009年 | 1571篇 |
2008年 | 1551篇 |
2007年 | 1471篇 |
2006年 | 1305篇 |
2005年 | 1367篇 |
2004年 | 1175篇 |
2003年 | 1102篇 |
2002年 | 1110篇 |
2001年 | 1168篇 |
2000年 | 889篇 |
1999年 | 811篇 |
1998年 | 809篇 |
1997年 | 791篇 |
1996年 | 818篇 |
1995年 | 741篇 |
1994年 | 672篇 |
1993年 | 541篇 |
1992年 | 557篇 |
1991年 | 466篇 |
1990年 | 389篇 |
1989年 | 287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12篇 |
196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地-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子变化表现出来,OLR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地-气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也较明显。文中还就地-气净辐射在全国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各地区地-气净辐射的年变曲线均为简单的夏大冬小型,云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造成最大值出现月份的推移。 相似文献
392.
393.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394.
395.
396.
使用大气辐射测量实验(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s:ARM)在美国南部大平原站点(Southern Great Plains:SGP)长时间序列(2001 2010年)的地基主动遥感云(Active Remote Sensing of Clouds:ARSCL)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模式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两者云量在不同时间尺度内(年际、月份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GFS模式预报总云量为83.8%,略高于地基观测结果(78.1%);两者总云量差异在秋季最大(8.8%),春季最小(2.2%)。在低垂直高度分辨率(≥3 km)时,地基探测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云量分别为46.1%、43.5%和61.2%;模式预报三类云的云量均要高于地基探测的云量,差异分别为9.6%、17.2%和9.1%。但是,在高垂直分辨率(250 m)时,地基探测云量在大多数高度层上要高于模式预报结果。这应该是两种资料廓线中有云出现的高度层数目存在差异引起的。地基观测和GFS模式预报同时表明,SGP站点上空云量垂直廓线呈现双峰结构,在边界层附近(1 km)和上对流层区域(8-12 km)云量较大,2-3 km高度范围内云量较小。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两种资料在低层边界层附近的最大云量偏差分别为9.5%、8.8%、7.8%和11.2%。 相似文献
397.
398.
399.
利用1961-2004年同仁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4a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a来隆务地区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减少幅度大于全省同期26个站平均值。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0.38℃/10a,倾向率明显大于青海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秋季次之。夜间气温升温幅度大于白天气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400.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的格局。1961-2010年≥l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分别以每10年52.3℃• d、0.1℃和3.3 d的速率增多(升高、延长),并分别于1995年、2004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2004年后乌昌地区宜棉区较之前明显扩大,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气候变暖将对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产生较大影响,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宜棉区面积将扩大6600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2100 km2和4700 km2,风险棉区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