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藏真菌资源丰富,目前已知食用菌352种,107属,34科。药用菌163种,82属,41科,其中用于抗癌和试验抗癌的93种,有毒菌97种,36属,20科。外生菌根菌107种,29属,19科。木腐菌47种,30属,13科。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还孕育了多种多样的高山真菌,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2.
对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和典型荒漠带4种不同地带类型中优势植物的菌根发育状况、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的密度和生物体积以及AM真菌的多样性和地带分布进行了研究.在4种不同地带类型的调查中,共分离到28种AM真菌,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其中,G.aggregatum,G.claroideum,G.deserticola,G.etunicatum和G. sinuosum,为4种地带类型中的共有种,其余的24种AM真菌在各地带性中的分布则因地带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4种不同的地带类型中,各寄主植物的平均菌根侵染率差异不显著,表明在4种地带类型中,AM真菌是同等重要的;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和生物体积都表现出因地带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草甸草原带最高,典型荒漠带最低;同时,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呈现相同的规律.就单一的植物而言,以草原化荒漠带中的小车前和典型荒漠带中的东方旱麦草的菌根侵染率最高,分别为:84.48%和83.11%.  相似文献   
83.
对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和典型荒漠带4种不同地带类型中优势植物的菌根发育状况、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的密度和生物体积以及AM真菌的多样性和地带分布进行了研究.在4种不同地带类型的调查中,共分离到28种AM真菌,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其中,G.aggregatum,G.claroideum,G.deserticola,G.etunicatum和G. sinuosum,为4种地带类型中的共有种,其余的24种AM真菌在各地带性中的分布则因地带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4种不同的地带类型中,各寄主植物的平均菌根侵染率差异不显著,表明在4种地带类型中,AM真菌是同等重要的;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和生物体积都表现出因地带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草甸草原带最高,典型荒漠带最低;同时,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呈现相同的规律.就单一的植物而言,以草原化荒漠带中的小车前和典型荒漠带中的东方旱麦草的菌根侵染率最高,分别为84.48%和83.11%.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1998年7月的观测资料为例,分析了南京市某地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地区大气真菌浓度的分布特征,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一天内气象要素及真菌浓度均呈周期变化,且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细菌、真菌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捷  李升峰  周游游 《中国岩溶》1997,16(4):362-369
本文针对目前喀斯特研究较少的一个方面——细菌和真菌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中首先从描述研究、机制阐释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地表及土壤中细菌及真菌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地表泉水、洞穴及土壤三个不同环境中细菌、真菌对CaCO3沉淀促进作用作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回顾,最后着重提出了这种研究在石刻保护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6.
龚一鸣  徐冉  胡斌 《中国科学D辑》2008,38(4):439-444
湖北省丹江口市温家坪剖面晚白垩世晚期胡岗组上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恐龙蛋壳碎片. 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保存良好的恐龙蛋壳柱状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内真 菌. 这些石内真菌以不同的角度钻掘寄主, 并有选择地富集在恐龙蛋壳柱状层差的生物结晶带内. 单个石内真菌呈针状、带状、丝状, 长5~18 μm, 基部宽0.3~0.5 μm, 不分叉. 石内真菌与寄主有相同的石化特征、脆性断口、质地和主要化学成分. 石内真菌的主要成分为氧、碳和钙, 次要成分为钠、钾、氯和硫. 认为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的时间发生在恐龙蛋形成后和石化作用前, 白垩纪末期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 致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和夭折可能是导致恐龙大绝灭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7.
荒漠植物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 (Maxim) Bobr)系蒺藜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4种常见细菌和9种植物病菌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活性。研究表明,随着提取液浓度的降低,杀菌、抑菌活性逐渐降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其杀菌、抑菌活性升高,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 vulgaris)的杀菌活性最强,杀菌活性可达90%以上。当用1∶10的种子提取液进行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时,发现对病原真菌的作用中以对苹果白粉菌和黄瓜白粉菌抑菌活性最显著,其孢子的校正抑制率分别达79.52%和77.71%。实验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多裂骆驼蓬是潜力很大、有待开发的生物农药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8.
焦曲霉(Aspergillusustus)TK-5是分离自土耳其海域海鞘(Pyuramomus)新鲜组织中的一株内生真菌,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方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血苋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strobilactone A(1), ustusolate E(2), ustusolate C(3), ustusolate D(4),11-hydroustusolate E(5), 11, 6’-hydroustusolate E(6),(2’E, 4’E, 6’E)-6-(1’-carboxyocta-2’, 4’, 6’-triene)-11,12-epoxy-9, 11-dihydroxydrim-7-ene(7), 12-hydroxy-6-epi-albrassitriol (8), ustusolate A (9), deoxyuvidin B(10)和二倍半萜类化合物6-epi-ophiobolinG(11),(6α)-21,21-O-dihydroophiobolinG(12),6-epi-ophiobolin K(13), ophiobolin P(14) ophiobolin H(15), ophiobolin Q(16)及ophiobolin R(17)。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2、6、7、9、11和13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8、37.3、28.4、36.8、46.6和37.6μmol/L。  相似文献   
89.
利用中国"大洋一号"第20航次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鉴定,获得110株深海真菌,这些菌分属于15个属.其中曲霉和青霉最多,共为55株,占50%,且重复较多,只分布于10个种.利用CCK8法及琼脂扩散法对其中的100株深海真菌进行了抗肿瘤及抗菌活性检测,发现深海真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细胞毒阳性率占49%,26%的菌株具有明显抗大肠杆菌效果、23%明显抗枯草、5%抗白假丝酵母、21%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活性与培养基成分及筛选用肿瘤细胞株类型相关.对具有生物活性的20株深海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初步分析,发现其HPLC指纹图谱与培养基成分相关.该研究为后期分离鉴定深海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0.
分别采用4种生物源诱导子和5种非生物源诱导子,对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海洋真菌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2A4-Z15菌株进行诱导,考察诱导子对于菌株产生物碱的代谢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诱导子对菌株的生物碱产量和生物量影响不同,生物源诱导子的正向调节作用较明显,且其中以细菌源诱导子最为明显。当海洋细菌源诱导子在2A4-Z15菌株发酵对数生长期末,以10μg/cm3的浓度加入时,发酵物生物碱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4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