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7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882篇
测绘学   628篇
大气科学   1272篇
地球物理   720篇
地质学   1043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348篇
自然地理   5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P—SV波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横波的低速带厚,并且不均匀,加之地表浅层横波速度相对较低,导致P-SV波静校正量大,并且横向变化剧烈.而目前大多数解决该静校正问题的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这里提出了一种简单又易于实现的P-SV波静校正方法.首先,匹配同一层位的PP波和P-SV波同相轴,估计该区的纵、横波速度比γ0值;然后,在PP波和P-SV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利用该γ0值转换PP波构造时间到P-SV波相同构造时间,将该时间应用于P-SV波剖面上;最后,在消除大部分静校正量的P-SV波剖面上作互相关,消除道与道之间较小的时差.经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P-SV波静校正问题,使记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2.
接收机中因为比特同步错误而导致的导航电文提取失败和伪距计算错误等问题非常普遍。目前的比特同步算法主要是直方图法。其中,基于硬判决的直方图法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因为其实现方便,但在低载噪比下同步成功率太低,无法满足工程需求。因此,需要对低信噪比下的bit同步算法进行研究。本方案提出了直方图法与软相关结合的bit同步算法。首先,模拟产生在不同载噪比下的GNSS信号数据,它有20个比特边界。然后,采用两种算法进行比特同步。重复仿真多次,每次仿真采用随机的比特边界,得到每种算法在不同载噪比下的正确比特同步概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比特同步的时间越长,各算法的正确概率越大。在低载噪比下,软相关方法远高于传统的直方图法。最后基于altera arriaV芯片完成了软相关的比特同步方案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993.
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太阳活动高年海口地区扩展F和GPS L1频段电离层闪烁进行了发生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GPS电离层闪烁与扩展F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发生的相关系数为095.受太阳活动高年低纬电离层不均匀体发展演化特性和设备观测方式的影响,观测到的电离层闪烁起始时间稍早于扩展F。扩展F结束时间比电离层闪烁结束时间有所滞后,分析认为,在低纬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消亡阶段,1 km以下中小尺度的不均匀体首先消失。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卫星导航信号的发展,BOC调制信号被广泛应用,然而,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BOC信号在同步捕获方面还有许多新的挑战。考虑到副峰抑制方面现有方法的不足,本文研究BOC(2n,n)信号的特征并基于多通道相关函数的连接提出CCFR算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CCFR算法可以消除第一副峰并且可以抑制其它次的副峰。且副峰抑制的性能方面优于现有的算法。   相似文献   
995.
选取2000~2014年重庆市各产业人均产值数据,基于ArcGIS的空间统计模块,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对重庆市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县域第二、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一产业整体发展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整体呈空间扩张的状态;第三产业整体呈空间收缩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6.
奉化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与土地利用强度的评价方法获得奉化市每一个用地图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用地强度值,在此基础上对奉化市用地图斑类型进行分类,形成8组不同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量与土地利用强度变量,并分别对每组地类中的两种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与工矿地类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其他地类呈现线性正相关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发挥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实际发展中要协调好居民与工矿地类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关系,从而趋利避害,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针对难以提取已刻码油管特征而导致的识别率低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识别油管身份标识的系统。该系统利用线阵CCD扫描相机采集油管图像,并参考相关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对油管刻码标识的准确识别。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采用的算法识别率高,已在Windows平台下用Java语言实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8.
地球化学的空间自相关异常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球化学数据存在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自相关统计的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以内蒙古浩布高矿床外围的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例,通过对Sn、Cu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在不同空间间隔上的全局自相关计算,测算其空间聚集的程度,选取聚集程度最高时的间隔距离作为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参数,通过局部Moran’s I值研究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空间聚类和异常值,从而提取地球化学异常。结果表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揭示Sn、Cu地球化学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更好地提取地球化学弱缓异常,说明空间自相关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温等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强度和北大西洋海表温度(SST)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二者的联系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冬季SH在1960s中后期开始偏弱,2003年后略增强。2)各季北大西洋SST指数(全区平均SST的标准化距平)均在1960s中期后偏低,1990s末后偏高。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位相由正转负的时间在春冬季(1970s初)晚于夏秋季(1960s初),而后均在1990s中期后进入正位相。3)各季偏高(低)的北大西洋SST指数和海温三极子正(负)位相均有利于冬季SH偏强(弱),但前者与SH的关系更显著,且冬季最强。北大西洋北部和西南部是影响SH强度的关键区,但SH对北部SST异常的响应范围在冬季最大,而对西南部的响应范围在夏季最大。4)当冬季大西洋SST指数异常偏高时,下游激发出的罗斯贝波列使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使SH上空负相对涡度平流增大,高层辐合和低层辐散增强,整个对流层下沉气流深厚,促使SH增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1960—2011年Had ISST资料集中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11个雨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1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相关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发现不同雨区的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据此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稳定不相关型,代表区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地区、闽赣地区、环琼州海峡地区;第2类为稳定相关型,代表区为河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第3类为相关关系变化型,代表区为辽吉地区、黄淮地区、淮河流域以及两广地区。而在第3类相关关系变化型中,4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突变时间也存在差异,两广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75年左右,辽吉地区和黄淮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8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突变年份在1985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