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0篇
  免费   2141篇
  国内免费   2786篇
测绘学   1419篇
大气科学   9311篇
地球物理   1908篇
地质学   1779篇
海洋学   1202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518篇
自然地理   855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595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502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542篇
  1995年   497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4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1.
短讯     
榆林气田——长庆又一个年产50亿方的大气田;柴达木盆地发现新油层;千米桥潜山二次评价证实天然气资源丰富;道达尔在澳大利亚新发现天然气;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构造BK4H井获高压油气流;新疆陆东地区石炭系钻获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12.
从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LOD的选取模型。在选取模型中将显示比例尺和地图比例尺的比值作为LOD算子,总结了LOD算子设置的3个层次,以及分类、分级、要素和空间几何特征等LOD算子的设置规则。  相似文献   
113.
鉴于目前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指标的缺乏和预报工作的急需,尝试使用“对比筛选法(简称CSM方法)”进行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提取试验。较之以往作法的进展在于:1.同时使用“有震”和“无震”两类样本对比筛选;2.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1.可以较有效地提取“有震异常”和“正常变化”指标;2.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具有定量化和普适性特点。 试验研究使用大华北地震区资料,研究对象取中强地震。经内符和外推检验,证明该方法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4.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过程中的一种反映,而未来地震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类包括“地震窗口”、小震群活动等方法。针对第一类方法,各种预报方法都是力图从地震三要素中提取未来地震的信息,而具体作法又都是利用地震三要素这个多维空间的某个剖面。为了从地震活动诸要素的多维空间提取综合信息,我们对每个地震加入了破裂面方位,构成了地震第四要素,并依据地震4要素建立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概括了多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科学思路和预报经验,从而可以形成测震学的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5.
从地(市)级气象台的业务工作出发,试图建立通过微机实现的对上接收信息、对外预报服务、对下预报指导的三位一体的天气预报服务业务化系统,以发挥地(市)级气象台在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推动天气预报和服务的现代化建设,把基层气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在《中国震例》资料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17次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得到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短临异常的三个综合特征,在归纳出短临异常综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判定孕震过程、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定量的综合标志。据中期异常的追踪分析和短临异常综合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义并计算了综合预报指标S值,以此值作为是否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判据。本文的重点是在分析短临异常综合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用  相似文献   
117.
关于地震预报科学思路,方法论及难点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2,15(2):186-192
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为整体观指导下的异常群体阶段性追踪预报模式。在方法论方面强调了宏观唯象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利用地震学、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统计识别的方法来寻找地震前兆、进行三要素预报是解决孕震过程这类复杂系统的较好方法。同时指出,地震成因、震源孕育物理力学过程、前兆成因机制、临震阶段起主宰作用的变量等是地震预报的难关所在。临震阶段潮汐力、气压、降水等这些平时视为干扰因素的变化,可能成为发震的触发调制因素。从而增加了前兆的复杂性,在排除干扰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重点是南北地震带北段)水氧异常变化,深入研究了有震与无震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异常总频次、起始异常时间差等,发现有震异常往往呈现“同步性”或“群体性”特征,而大部分“零散性”异常则属于非地震异常。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还提出了利用水氡异常预报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19.
值此所庆四十周年华诞,忆往昔,展未来,浮想联翩。我所从一个地震地质野外队发展成为以地震成因、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工程稳定性等有关的现代地壳动力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四十年来,围绕活动构造、地球物理探测、地震前兆物理研究和监测、钻孔应力-应变观测、跨断层测量和断层活动监测、岩土力学、原地应力测量、工程地震、计算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和构造物理实验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地震前兆观测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以及技术装备的研制是我所工作的重点、是重要方向任务之一,影响很大,举足轻…  相似文献   
120.
在地震预报工作中什么是我所特色?如何突出我所特色?阐明了个人见解。认为:特色问题是个重要问题。分析同样的资料,是否突出我所特色,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去研究。只有从分析与研究地震应力-应变场的角度,利用各家可利用的长处,用以描述、刻化和论证地震应力-应变场的变化,从中找出显著应力变化区,并逐一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给出地震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和地震预测图才是我所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本人还对地震分析预报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