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447篇
大气科学   106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36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构建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析分析法计算得出17个省域(直辖市)的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与环境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对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分析。整体而言,中寮各省(直辖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下寮次之,上寮较低;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差异不大,高水平和中低水平省域分布较为集中,中高水平和低水平省域相对分散,各等级空间分布形成由3个核心区域向周围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着力于打造3个核心农业发展区域,发挥其带动作用,并针对不同省域的农业发展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是逐步实现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2.
台风莫拉菲(2009)登陆前后电荷结构演变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以及卫星和闪电定位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台风莫拉菲(2009)在登陆前后以及衰亡阶段的电荷结构及形成。结果表明:莫拉菲在登陆前存在近海加强过程,加强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台风眼并伴随眼壁区闪电活动的多发。眼壁区对流在近海加强阶段呈现正的三极性电荷结构,主负电荷区位于-25℃——10℃层,其上下各有一个正电荷区。而在台风达到最大强度后呈现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仅存在云中部的负电荷区和下部的正电荷区。眼壁区对流的电荷结构同台风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而不受登陆直接影响。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外螺旋雨带对流主要表现为正的三极性或正的偶极性电荷结构,之前的研究一般认为外雨带对流只能呈现正的偶极性电结构。外雨带三极性电结构的形成可以类似于眼壁区三极性结构的形成,也存在其他形成机制,即在霰粒子与冰晶组成的正偶极性电荷结构下存在一个由雹粒子组成的正电荷区,从而形成正的三极性电荷结构。台风衰亡阶段对流主要表现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对流活动较弱,类似于陆地雷暴消散阶段的特性。不同类型的电荷结构所对应对流的相对强度也在文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薛瑞  吴孟泉  刘杨  孙晓 《海洋科学》2016,40(7):115-123
自2007年以来, 黄海海域每年的5月初~8月中下旬浒苔(Ulva prolifera)会周期性地暴发与消亡,导致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经济损失。利用2014 年的HJ-1A/1B遥感影像, 利用神经网络监督分类及RULE规则影像重分类动态阈值法, 对2014年的浒苔的漂移路径、各时期影响的海域面积、分布面积以及暴发高峰期的最大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 2014年浒苔持续时间为101 d, 5月中旬开始在江苏省盐城市近海出现零星斑点, 分布面积为2.299 km2, 影响面积为1 744.799 km2; 6月初到6月中旬浒苔广泛分布于黄海海域, 分布面积扩大至1 367.145 km2, 达到当年的峰值; 从6月下旬开始, 浒苔进入衰退期, 浒苔分布面积、相对聚集密度均急剧缩小, 但影响面积的峰值出现在该时期; 8月初消亡于青岛附近海岸, 8月20日遥感影像已难以监测到浒苔的存在。2014年黄海海域浒苔经过了“出现—发展—暴发—衰退—消亡”5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4.
邹广安 《海洋科学》2016,40(2):151-158
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变异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对黑潮路径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数值模式模拟了日本南部黑潮的路径变异情况,分析了黑潮大弯曲路径形成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黑潮处于非大弯曲路径时,相对位势涡度的平均值呈现递减趋势,说明日本南部低位势涡度水在不断积累,这样会使得四国再循环流的强度增强,迫使黑潮保持平直路径,同时,近岸黑潮垂直流速剪切增大,斜压不稳定性的作用也逐渐增大;当黑潮从非大弯曲路径向大弯曲路径过渡时,再循环流强度的减弱会导致黑潮的流速剪切减小。根据海表高度异常场以及海洋上层流场信息发现,近岸黑潮附近的气旋涡会随着再循环流区域反气旋涡的东侧向南运动,最终导致黑潮大弯曲的发生。分析涡流的能量,结果显示,黑潮大弯曲路径的形成与斜压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汪恩满 《地质与勘探》2018,54(3):653-658
从我国地勘行业诚信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来看,地勘行业诚信体系被视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命脉和基础。通过分析地勘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提出政府主导构建地勘行业诚信体系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斜坡球体理论提出了地勘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支撑力、下滑力和拉动力以及相互之间的驱动机制,并从抑制及减少下滑力、增强拉动力和构筑牢固的支撑力三方面提出了政府主导模式下各参与方建设地勘行业诚信体系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6.
岩质边坡锁固段型岩桥的破坏和能量的累积与释放密切相关,利用MTS815伺服控制刚性力学试验机对花岗岩岩桥试样开展了常规三轴加荷试验和三轴加卸荷试验,采用基于轴向应力比的能量分析方法,可对不同工况下峰前加载各阶段能量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峰值前能量特征变化主要分为压密阶段与弹性阶段,试样处于压密阶段,随着初始裂纹的闭合与摩擦,耗散能占比大幅增加;弹性阶段,荷载所做功大部分转化为弹性能储存在试样内部,弹性能占比大幅增加。由于预制裂隙存在,在临近破坏前没有出现明显的屈服阶段,岩桥试样表现为“突发式”的脆性破坏;初始围压的提升会使得应力峰值点的总能量、弹性能明显增大;花岗岩试样的岩桥越长,其吸收的总能量、弹性储能极限越大,应力峰值点的弹性能占总能量比值越高,岩桥长度变化则对耗散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丁华  丁辉  张悦  廖文强  陈鑫源 《地质论评》2021,67(2):467-474
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质视角解读乡村振兴,围绕乡村人地安全、产业发展、地质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地质评价、水文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旅游地质遗迹调查等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为提高助力效率效果,需做好项目顶层设计、制定乡村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等标准、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开展系统人才培训培养等战略路径。未来乡村发展中,应进一步解决区域统筹部署与重点发展村镇选择、综合地质调查与乡村规划建设空间尺度匹配、综合地质调查和纵向专业性调查配合使用、工程地质评价与乡村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地质文化村建设与乡村规划建设衔接等问题,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服务能力,为乡村可持续振兴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58.
台风“尤特”登陆后复杂路径的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尤特"(1311)2013年8月13—19日登陆减弱后直达桂东北并停留打转,其后又转向西南移动,"尤特"残涡在广西境内生存活动了112 h,造成了大范围强降雨。使用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尤特"登陆后的环境场与其长生命期及复杂移动路径的关系。结果发现:"尤特"登陆北上阶段主要受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气流主导,后因引导气流转向减弱,与变压梯度力近似达到平衡导致停留打转;南下弱冷空气卷入与西南气流辐合形成负变压槽,负变压槽中风向气旋性切变产生正涡度效应向"尤特"残涡输送,与西南气流充沛的水汽输送共同作用使"尤特"残涡得以长时间维持。弱冷空气卷入使中尺度变压场中的正变压加强,在变压梯度力与引导气流共同作用下,"尤特"残涡沿负变压槽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59.
基于2001-2015年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对地区GDP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检验呈现倒U型,预期2019年达到理论拐点;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4个减排路径的年平均减排效果顺序依次为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经济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贸易结构变化;减排路径对应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冲击效果分别为波动性增排、收敛性减排、发散性减排、转变的排放作用;推动黑龙江省温室气体减排的路径顺序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