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人工触发闪电电流测量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1993年7月27日的人工触发闪电电流、跨步电压的直接测量结果的分析发现,在正电场下触发的慢型放电过程由连续电流和双极性的电流脉冲过程组成,其放电特性与雷暴的电特性有关。闪电电流量大值为1.2kA,持续时间为25ms,中和电荷量为8.9C。跨步电压与电流的测量结果相一致,是一种间接测量电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照相記录地磁变化法,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已經被采用了,到現在它仍是一种最精确的方法。不过用这种方法时,磁場变化曲綫特別是磁暴不能及时看見。这是一些地磁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所不希望的。所以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經有了杠杆式目视記录仪器。設計目視仪器时,不必象照相記录那样精确。但是,却要正确的表現地磁短期变化,这就需要避免仪器不稳定所引起的变化和磁場变化,尤其是磁暴等的变化互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3.
自从辛格用輻射带內电性粒子运动所形成的电流环,成功地解释磁暴主相形成的机制以来,这些带电粒子的来源就成为磁暴主相理論的一个重要問題。本文以两度空間双曲线磁場,对带电粒子的軌道进行初步計算表明:由于貭子和电子的反射方向不同,在中性点附近可以形成由东向西的极化电場。在这个电場的作用下,带电粒子的飘移运动可以通过中性点穿入地磁层而被捕获。据初步估計,我們的計算与帕克尔等的理論結果相符,并可以解释磁暴主相。  相似文献   
124.
极区地磁亚暴等效电流体系的本征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暴是空间天气预报非常关注的磁层事件一般来说, 每一次亚暴事件都包含“直接驱动过程”和“卸载过程”两物理机制的贡献, 它们分别对应磁层大尺度对流过程和亚暴电流楔形成过程为了定量地分离这两种过程所对应的电流体系, 本文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法对每一时刻的极区电流体系进行本征模分析, 试图得到两种过程所对应的特征电流图案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本征模的电流图案呈双涡结构, 对应于“直接驱动过程”, 第二本征模的电流图案反映了极光带西向电集流的基本特征, 对应于“卸载过程”前者无论在平静期间, 还是亚暴期间始终存在, 其强度从亚暴增长相开始增加, 膨胀相期间快速增长, 恢复相期间逐渐减小; 后者在平静期间几乎为零, 亚暴增长相期间变化不大, 直到膨胀相开始才迅速增长, 恢复相期间逐渐减小根据上述分解, 可以对目前普遍用来描述亚暴强度的AE指数进行修正, 得到分别反映对流过程和电流楔形成过程的相应指数  相似文献   
125.
本文用亚洲、非洲7个低纬地磁台资料研究磁层大尺度扰动引起的赤道电集流效应,并与模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分析的1982年21个事件中,Dst持续下降均在5h以上,其间至少有一个小时的环电流能量增长指数及R<-25nT/h。分析中只用了各事件的-1h,0h和1h之ΔZ。ΔZ=Z-(?)q,(?)q是相应月份5个国际磁静日内该小时Zq之均值。取R指数负值最大时为0h。对分布于不同经度的3个台站的21个事件ΔZ按地方时平均,与模式计算的赤道电集流随地方时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又比较了7个台站3小时序列的变化类型和模式所得之电集流演化形态,结果均有较好吻合。仅非洲一站出现了某种特殊性。这表明除磁层扰动效应外,地理和地质因素也起一定作用,其具体影响及有关机制尚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6.
我国中低纬度地区Sq焦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8年3月-1989年3月几次大的太阳活动期间我国9个台站的地磁资料,采用无穷大平板电流的等效电流体系方法,分析了我国中低纬度地区Sq焦点位置的变化特征,并对照KpDst,Ap等指数给出了Sq焦点位置变化的合理解释。结构表明:(1)在不同的Kp指数段Sq焦点有不同的规律性,当Kp<4时,随着Kp指数增大,Sq焦点向高纬方向移动;当Kp在4和6之间时,随着Kp指数增大,Sq焦点向低纬方向  相似文献   
127.
<正>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程序,1992年11月7日,“八五”重大项目--日地系统能量传输过程的研究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日地能量传输研究是90年代国际上日地空间物理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课题。随着人类活  相似文献   
128.
本文简要介绍导电柱体在全空间和半空间的均匀电流场中形成的异常电流磁场理论,给出了正、反演理论公式;计算出了磁电阻率法和磁激发极化法理论剖面曲线;得到了相应的模型实验结果以及在浸染型铜矿上的野外试验结果。这些资料证明了所建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9.
常满 《地球物理学报》1980,23(4):343-352
我们从麦克斯韦方程和线性化矩方程出发,获得了具有电子密度梯度的弱非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在外场作用下的电磁波和电声波激发的耦合方程,并求得了微扰解。最后讨论了非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中电磁波和电声波耦合激发机制,指出不同模间耦合是产生不同模间相互转换的原因,而Cohen等人的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中电磁波和电声波激发过程均可视为本文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30.
侧向测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电测井巳成为目前解决地下地貭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高矿化度泥浆地区、薄交互岩层频繁地区、致密高电阻层地区,一般电测井法则受到严重限制;而侧向测井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比较理想的测井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