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394篇
地质学   1324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区存在古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硼富集层.为确定赋存硼矿化地层层位构造蚀变带分布情况,利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在已知见硼矿钻孔构造蚀变带进行测量,总结分析硼矿化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本区硼矿化地质物化探找矿模式,认为辽河群里尔峪组复背斜和复向斜与本区硼成矿有关.硼矿化分布区物化探特征为:地面磁力测量磁场值呈偏高磁场值分布;中梯激电测量为低视电阻率与偏高视幅频率;电测深反演电阻率反映为低阻线性构造带与偏高激电异常带,在矿化较强烈部位电阻率相对偏低;地球化学异常以硼为主,硼化探异常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同时伴生铅、锌、银复合地球化学异常.  相似文献   
992.
李宏伟  柏剑  黄新 《现代地质》2014,28(4):850-858
介绍了西藏工布江达县某铜多金属矿勘查区物探测量效果。通过时间域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圈定出高极化率异常区一处,结合地质及物性资料推测为矿致异常。在此基础上,于异常浓集中心布设剖面运用对称四级装置进行测深工作,识别下伏矿体的展布形态并指导钻孔布设。通过工程施工验证了物探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测量成果对下一步的地质工程勘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指出在该矿区运用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研究结果对冈底斯成矿带及类似地区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深部斑岩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是全世界自然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降低这些冲突的影响,各国采取了各种保护策略,但这些策略常常得不到足够的监测,其效力也得不到充分的评估。近年来,作为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一项措施,尼泊尔各保护区周围建起了电篱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其他针对保护工作中采用电篱笆的成本效率及其功效开展分析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尼泊尔近年来设立于旺国家公园东区的电篱笆的成本效率。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野猪(Sus scrofa)、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老虎(Panthera tigris)是该国家公园周边缓冲区涉及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主要物种,这里建有电篱笆。电篱笆使庄稼受损减少78%,家畜损失减少30%-60%。研究区的人类死亡数未表现出显著下降,而是继续维持较低数值。我们的分析表明,至2009/2010财政年度,电篱笆成本的总净现值,卡根社区(KMUC)为1 517 959尼泊尔卢比(21 685美元),姆瑞加社区(MKUC)为3 530 075卢比(50 429美元);而净现收益,卡根社区为16 301 105卢比(232 872美元),姆瑞加社区为38 304 602卢比(547 208美元)。至2009/2010基准财政年度,电篱笆的成本-效益比率,卡根社区为10.73,姆瑞加社区为10.85。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型哺乳动物出没的保护区周围,电篱笆计划在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方面,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4.
结合3个工程实例,对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为今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活断层探测提供参考。浅层人工地震法和高密度电法以其观测结果直观、高效、方便、经济等特点成为活断层物理探测手段首选。两种手段对于探测环境以及精度要求可以优势互补,在活断层探测结果的判断方面可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995.
声、电频谱测井直接测量声和电探头频谱的实部和虚部.通常情况下,实部信号幅度比较大,与地层参数的关系不密切;虚部的信号比较小,与地层声、电参数关系密切.测量时,换能器在井下,地面(或者井下电路)发射频率可调的正弦波或者方波电压于声、电探头,测量其电压和电流波形,处理其幅度和相位可得到探头的阻抗或导纳的实部和虚部.由于位于井下的探头的辐射声阻抗和电阻抗都与地层参数有关,因此,通过测量换能器的阻抗或导纳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可获得地层的声电参数.与现有的测井方法测量一个频率(感应测井)或者瞬态声波波形(主频附近)不同,声电频谱测井对频率进行扫描,获得一定频率段的频谱.具体的频率区间根据井眼条件和所测量的地层参数以及探头结构确定.声电频谱测井理论建立井眼条件下频谱的实部和虚部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测井资料处理则利用这些关系从测量的频谱曲线获得所测量地层的声、电参数.该方法可以在裸眼井和套管井中进行,并且还可以像最早的电极测井那样,直接在地面完成测量,井下只放置探头,不设置电路.这时声电频谱测井通过电缆输入到井下探头的是正弦波或者方波,电缆对测量结果影响比较大.本文首先给出声电频谱测井的现场实验结果,然后讨论电缆的频谱特征以及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电缆的频谱峰在探头阻抗发生变化的时候变化比较小,容易从频谱测量结果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996.
孔洞型储层是国内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最常见的一类重要储层。但关于用测井方法计算这类储层油气饱和度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多数情况仍沿用传统方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孔洞型储层岩电关系,得出了其岩电关系曲线存在特殊的"平台"现象,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孔洞特征的岩心的单因素数值模拟和岩电实验,详细研究了不同孔洞大小、数量及分布对岩电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饱和度通解方程理论确定了孔洞型储层测井饱和度解释方程的具体形式,从水电相似原理出发推导得出方程参数是与孔洞和基质孔隙的大小分布等孔隙结构有关的物理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测井资料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求取孔隙结构参数、进而确定方程待定参数的方法。现场应用证明,新方程的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取心分析结果符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5.8%。。  相似文献   
997.
简单介绍了温纳装置、施伦贝儿装置、偶极装置的原理,在市区复杂环境下,采用一次布极,各装置依次采集的方法进行勘探,避免布极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知温纳装置在抗干扰方面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随钻动电测井中声诱导电场的理论模拟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防止沿钻铤传播的声信号掩盖来自地层的声信号,目前需在钻铤上刻槽以实现对地层纵、横波速度的测量.但刻槽不仅占用钻铤空间,且降低了钻铤的强度和刚度.本文探讨在不刻槽条件下,利用动电效应获得地层纵横波速度的可行性.为此,模拟了随钻声波测井信号及由岩石动电效应产生的电场信号.先视地层为黏弹性介质,模拟随钻声波测井信号,再利用围压与孔隙流体压强的关系获得了声波在地层中引起的孔隙压强,然后计算由孔隙地层动电效应产生的声诱导电磁场.对多极声源激发的声场波形及其诱导电场的波形进行比较,发现随钻声诱导电场中钻铤波的相对幅度明显小于随钻声场中钻铤波的相对幅度.此外,发现在慢速地层条件下,偶极声源激发的电场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地层横波信号.  相似文献   
999.
云内大粒子对闪电活动影响的个例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云起电放电模式, 通过对2008年9月6日北京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模拟, 研究了云内雨滴、冰晶、霰和雹4种粒子对云内闪电活动的直接影响。对比几种主要冰相粒子比质量浓度的分布变化与模拟闪电开始发生高度的关系, 并分析几种冰相粒子所带电量变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后发现:霰和冰晶是对云内闪电发生作用最为重要的两种粒子; 雹粒子对闪电发生作用有限; 雨滴则对于主电荷区附近闪电发生没有直接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际观测中出现的雷达强回波达到某个高度之上可以预警闪电发生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霰粒子在一定高度之上与冰晶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分离, 从而使云内电场迅速增强, 并最终引发闪电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00.
依托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项目“雷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及其防护试验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试验室与广州市气象局合作,于2008年进行的“广东闪电综合观测试验”中开展了对闪电环境下自动气象站电源线和信号线以及埋地电缆的感应电压和电流特征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