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7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1849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6914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350篇
海洋学   78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74篇
自然地理   133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库车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层序划分进行了研究.库车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非对称型坳陷型盆地,主要物源在盆地的北部.划分了13个三级层序,三个层序组,反映了三个大级别的旋回.最大湖侵期为阳霞组中上部,与当时有一个明显的气候变热期相一致.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中期为曲流河-三角洲环境,后期为三角洲和浅湖环境,中期有短暂的海泛发生.影响侏罗纪湖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条件、河水的流入以及海侵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早期、晚期的最大湖侵和海泛的短暂时期,形成了厚层的烃源岩分布.库车坳陷侏罗系虽然砂体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62.
王有清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2,24(5):550-558
冰芯记录中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地、中低纬度和热带地区的冰芯记录表明, 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 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快速气候突变事件, 诸如末次间冰期的干冷事件、末次冰期的DansgaardOeschger事件、 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事件等, 虽然这些穿插在冰阶中的暖湿气候事件、间冰阶中的干冷气候事件的成因、机制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主要介绍不同区域冰芯记录中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这些气候突变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南海北部雷州半岛徐闻县灯楼角角孔珊瑚礁剖面(20°14.005′N, 109°55.200′E)的研究, 发现在全新世高温期存在至少9次高频率、大幅度的气候突然变冷事件, 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雷州事件”. 这一时期是雷州半岛珊瑚礁发育的适宜期, 至少可分为9个阶段, 每一阶段(即一次气候适宜期)的持续时间约20~50 a, 之后即在冬季突然出现一次低温和(或)相对低海平面事件, 导致角孔珊瑚大量死亡, 并出露遭受磨蚀, 形成间断面; 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厚逾4 m的角孔珊瑚礁坪. 此段时间地壳分阶段性地下沉, 海平面上升. 该珊瑚礁剖面是研究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全新世高温期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宝贵的材料, 为全新世高温期的高频气候不稳定性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对传统的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刘健  陈星 《湖泊科学》2002,14(2):97-106
利用最新的太阳辐射变化资料和山灰记录通过气候模式的模拟试验来探讨小冰期气候的形成因子,并揭示其动力学机制,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在太阳辐射和火山灰作用下典型小冰不亚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变化,主要结论是:在小冰期典型强迫条件下,欧亚大陆年平均温度普遍降低,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纬度降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冬季降温幅度大于夏季,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的降温幅度在0.2-0.4℃之间,不同季风区对火山灰和太阳辐射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东南季风控制的地区(如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年平均减少幅度在0.5-1.5mm/d之间,西风和西南季风控制的广大地区降水几乎持平或略增,最大年均增幅小于0.5mm/d,这与历史证据和自然记录资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69.
黄恩鹏 《地图》2003,(1):52-71
身处自然之静中,聆听那芬芳的花香融进月光里的声响,感受着空气的手抚慰着我的心窝——面对这里没有任何人工雕凿的绝佳美景,想着这几天峡谷里的江流丛林、佳花美草给予我的人生慰藉,我的眼里便噙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70.
周宝萍  王淑娴 《冰川冻土》2003,25(8):199-202
青藏高原低压性缺氧的环境造成了进驻高原后的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出现头痛、睡日民障碍、腹胀腹泻、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咳嗽咳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轻症可认为是人体适应性的生理变化,无需治疗,而重症因为可以导致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需要重视,采取措施,早期防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