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work of two land-sea profiles in the Bohai Sea, China, carried out in 2010-2011, including the seismic sources on land and in the sea, the ocean bottom seismographs (OBS) and their recovery, the coupling of OBS and the environment noise in sea area, the data quality of OBSs, and the result of data analysis. We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ustal structures revealed by the two NE/EW-trending joint land-sea profil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n-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gravity- magnetic inversion result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e propose that the undulation of the Moho interface in the Bohai and surrounding areas is not strong, and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thinning of its mantle part.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obvious lateral variations of Moho depth and seismic velocity appear nearby all the large-scale faults in Bohai Sea, and there is evidence of underplating and reforming of the lower crust by mantle material in the Bohai area. However, geophysical evidence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he "mantle plume" or "delamination" model for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estruction.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Bohai Sea revealed "a relatively normal crust and obviously thinned mantle lid", local velocity anomalies and instability phenomena in the crust. These features may represent a combined effect of North China-Yangtze collision at an early stage and the remote action of 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at a late stage.  相似文献   
82.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化体制的确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聚集形成三大都市圈。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地区经济割裂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中国城乡发展转型衡量及其类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城乡发展转型的概念,从形态转型与功能转型角度,构建了县域城乡发展转型衡量模型并划分其驱动类型。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21.41%的区县城乡转型较为剧烈,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的山地高原地区、鲁西南、鲁西北以及辽宁东北部的长白山地区。转型缓和的区县占该地区区县总数的32.42%,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烟台市、青岛市和济南市的主城区核心地带及近郊区。东北的辽河平原地区、河北南部和东部地区、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渤海湾地区城乡转型程度属于中度,占区县总数的46.18%。剧烈转型区县的驱动力以三次产业均衡发展及商旅服务业发展为主(占该类型区县的84.29%),转型缓和区县驱动力类型为均衡发展型及农业主导型(76.41%),城乡转型中度的区县,其驱动力主要为均衡发展型与工业主导型(76.16%)。转型剧烈的区县在城镇化、非农就业以及非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低的初始水平。然而,由于较强的后发优势,在2000-2011年间,剧烈转型的区县在以上三方面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明显领先于城乡转型中度以及缓和的区县。进而提出了当前城乡发展转型领域亟待加强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4.
正今年以来,国内煤价延续去年跌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不断扩大。加上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煤炭行业"雪上加霜",去产能化和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煤炭行业已经彻底告别"黄金十年",煤价将在一段时期内低位徘徊。企业应加速转型,改变传统生产和竞争模式,寻求煤炭利用更清洁、高效的方式。经营困难加重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近日发布的环渤海地区发热  相似文献   
85.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内的植被初级生产力,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发现:(1)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表现为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的特征。(2)研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一般是在8月份最高,而在1月份最低;同时,一个生长季内,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为4-11月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而12月到次年3月则是城市地区要高于非城市地区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3)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城市地区NDVI为110.23d/km^2,而非城市地区为123.94d/km^2,两者相差13.71d/km^2,即城市化过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研究区的植被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86.
《中国勘察设计》2007,(11):95-96
九月的烟台,海风送爽,花团锦簇。9月7日,来自环渤海地区房地产业企业的群英汇聚烟台,为期4天的"中国第二届环渤海地区房地产博览会"在烟台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7.
环渤海地区非金属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志安  李俊建 《华北地质》2005,28(4):265-271
环渤海地区非金属矿产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区内已发现非金属矿种近80种,已探明小型以上矿产地1294个(其中超大型矿床22个,大型矿床232个,中型矿床497个)。其中菱镁矿、金刚石、滑石、硼、耐火黏土、玉石、硅灰石、石墨、硫、磷、石膏、珍珠岩、澎润土和芒硝等是本区的优势矿产,已探明小型以上矿产地436个。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胶辽、鲁西、燕山、太行山-吕梁山和内蒙古等地。单矿种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如硼矿床、菱镁矿床集中分布于辽东地区,金刚石集中分布于鲁西和辽南地区。此外辽宁、河北、天津、山东还是我国北方海盐的主要产区。该类矿床成因有风化型、沉积岩型、变质岩型、热液型、岩浆岩型等五大类,其形成时代自太古代始,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  相似文献   
88.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68,自引:13,他引:268  
根据1985和1995年2期TM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影像机助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3省2市1985-1995年间分类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9.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20,自引:10,他引:120  
毛汉英  余丹林 《地理学报》2001,56(3):363-371
环渤海地区目前资源环境负菏已处于过载状态,成为制约今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采用定量方法研究该区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并对其今后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提高区域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0.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方向,重点,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和协作等问题,并提出王滩北方现代化大型钢铁基地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