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2篇
  免费   2783篇
  国内免费   5048篇
测绘学   953篇
大气科学   8924篇
地球物理   946篇
地质学   5679篇
海洋学   2050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930篇
自然地理   1655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844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675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15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95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31.
热带环流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热带环流成因。指出1998年处在热带环流强度偏弱的气候阶段,西太平洋暖池地区对流活动偏弱,南海热带季风持续异常偏弱,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度是造成长江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层高低层环流系统的异常分布,为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还探讨了热带环流异常影响换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它们的关系在1998年夏季降水预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32.
AMSU资料变分同化及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利红  沈桐立  王洪利 《高原气象》2007,26(5):1004-1012
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创新基地开发的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AMSU-A/B微波遥感资料进行了同化试验,研究了这种资料在我国夏季暴雨数值预报中的作用。以2003年7月4日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分析了同化结果及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单独同化AMSU-A资料主要改进了初始温度场,而单独同化AMSU-B资料主要改进了初始湿度场;(2)无论是同化AMSU-A资料还是同化AMSU-B资料,对暴雨预报都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但是同化AMSU-B资料的改进作用更明显;(3)同时同化AMSU-A/B资料比只使用其中一种资料的模拟效果好,可以更好地改进模拟的暴雨落区及强度,使结果与实况更加接近。使用AMSU资料,对我国夏季暴雨数值预报有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3.
基于CCMP卫星风场与全球耦合模式GFDL-CM3历史实验期的海表面风场、气压场、温度场等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多元回归统计方式,获得高分辨率卫星风场与低分辨率气象要素场两者典型空间模态的长期统计关系,构建了我国海域近海面风速统计降尺度模型,进而结合GFDL-CM3气候模式RCPs情景未来预估数据,降尺度分析了2015-2050年我国海域近海面风速未来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降尺度模型具有良好模拟能力,模拟与观测风速空间分布相关性R值在0.98以上,风速变化趋势相关性R值在0.97以上,月平均风速模拟均方根误差(RMSE)全海域平均值约为1.32 m/s。我国海域近海面风速在未来35 a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分时段变化特征,2015-2024年风速下降,2024-2035年风速增加,2035-2050年风速再次下降,同一时段内各海区风速变化趋势相同,但风速降幅或增幅存在差异,南海风速增降幅度较大,东海次之,黄渤海风速增降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34.
刘恭淑 《山东气象》2001,21(2):21-22
针对2000年山东省盛夏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的特点,从环流形势,亚欧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冷空气偏北并且势力较弱,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都比常年偏北,副高西伸点明显偏东,且亚洲中低纬度地区大陆主同压长时间较强,是造成我省盛夏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5.
利用NCEP资料分析得出,夏季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在整个欧亚大陆上是陆面感热通量最强的地方,与此对应的陆面潜热通量则最弱.陆面所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主要以感热和长波辐射的能量形式释放.该区降水量很少,降水量的年际变率也很弱;因此,该区的陆面热量通量都显出很弱的年际变率;然而,这些通量的年代际变率信号则比较显著.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大气环流的热力过程与其陆面过程特征密切相关.该区对流层大气的辐射冷却很强,达-3 K d-1.由于缺乏水汽和上升运动,大尺度凝结加热率、深对流加热率、浅对流加热率都非常弱.因此,600hPa以上的大气以绝热下沉加热来平衡辐射冷却;600hPa以下,陆面感热引起的垂直扩散加热率非常强,多达8 K d-1,它除了平衡辐射冷却以外还制造对流层低层的对流运动,以绝热上升冷却来平衡多余的垂直扩散加热.总之,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陆面过程特征决定了该区大气运动的特殊垂直结构,即对流层低层对流上升运动及其上层的下沉运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能量平衡及其局地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率,是全球气候系统年代际变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36.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经过串行优化及程序并行, 成功地实现了在国产超级计算机神威上的并行运算, 并可满足业务时效要求。基于并行程序及神威机计算平台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于2002年6月30日投入实时运行, 其初估场与侧边界条件从T106L19模式产品升级为T213L31模式产品 (称为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 原串行系统称为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通过对2002年夏秋季台风路径的检验, 总体来看, 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48 h内的平均路径预报误差小于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的路径预报误差。对西行及西北行登陆的台风, 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的48 h预报好于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的预报。对于转向台风而言, 转向后的预报, 基于T213台风预报系统的预报要好于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的预报, 有效地减小了基于T106台风预报系统对转向台风路径预报的系统性误差:即台风转向后预报路径较实况路径偏西。  相似文献   
737.
陶树豪  杜凌 《海洋学报》2021,43(7):100-113
随着北冰洋海冰快速减退,气–冰–海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波弗特流涡也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使用实测资料和海洋大气再分析数据,探讨北冰洋波弗特流涡的长期变化和大气动量输入对波弗特流涡变化的影响。波弗特流涡的长期变化可以分为3个典型时期(1980–1995年,1996–2007年,2008–2018年)。最近时期(2008–2018年),波弗特流涡平均流涡强度达到4.39×10–7,相较于第1个时期(1980–1995年),流涡强度增加近2倍,达到稳定的状态。波弗特流涡范围扩大,主体向西北移动;上层海洋斜压性增强。与此同时,上层海洋环流主模态已发生显著转变:1980–1995年,环流主模态为影响整个加拿大海盆的加拿大海盆模态;2008–2018年的主模态则转变为影响整个研究海域的太平洋扇区模态。最近时期,表征气–海之间动量输入的气–海应力显著增加,尤其是夏末秋初的8–10月,与冰–海应力几乎相当。增加的大气动量输入带来平均动能增加,埃克曼泵压效应增强,下盐跃层深度加深,增加的大气动量输入进而导致近年来波弗特流涡的显著增强。加拿大海盆南部是大气动量输入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738.
五河-凤阳地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已知该地区有多种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类型,但对于该地区的成矿模式的探讨,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成矿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该地区已知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成矿模型。本文依托安徽省基金项目,对该地区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9.
GIS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向地理信息服务发生偏转,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归纳总结了地理信息服务概念、技术体系、服务模式以及我国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的差距、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40.
杨娅娜  李晴 《福建地理》2005,20(4):55-58
地理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地理课程的全方位变革,新教师培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从不同的方面划分有不同的类型,每种模式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要更好地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