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1篇
  免费   2224篇
  国内免费   3025篇
测绘学   1210篇
大气科学   2374篇
地球物理   1345篇
地质学   8809篇
海洋学   2602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728篇
自然地理   3247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953篇
  2008年   975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970篇
  2005年   885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544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61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301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火山地质与矿产》2013,(4):F0003-F0003
《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沈永平 《地理学报》2006,61(4):447-447
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共同主编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卷)》专著已于2005年8月南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为16开精装本.158万字.986页。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评估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基本科学事实、预估未来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探寻适应与减缓对策的专著。全书的撰编写花了三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4.
建设环境良好的城市是人居环境应用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人居环境的研究则涉及到宏观和中、微观层次,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结合。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处理、管理、分析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贵阳市城区为例,探讨了"3S"技术在人居环境研究中城市生态环境分析,以期对贵阳市城市规划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使之更符合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中国黄海沿岸地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地域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地域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黄海沿岸地区环境地域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关联联系,并确定了不同地域类型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调控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96.
向雨  张鸿辉  刘小平 《热带地理》2021,41(2):277-289
融合遥感影像、社会开放大数据、统计资料等多源数据,以长沙市为例,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构建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运用归一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自然本底和运行体征展开计算评估,结果发现:1)长沙市人居环境整体良好,城市生态宜居和整洁有序度较高,交通便捷和安全韧性建设亟需加强,风貌特色、健康舒适、创新活力、多元包容等仍有改善空间。2)各区县专题发展水平不均,在保留区域功能特色的基础上,应该着重解决发展的短板。3)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万车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最高水平,但在便民服务设施完整覆盖度、住宅建筑更新和开发、群体包容等方面与城市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多源数据城市体检结果可知,长沙市未来需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精准治理“城市病”,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97.
采用温湿度测试、石窟造像渗水实验、石窟造像吸水的红外成像、岩石特征分析等手段,对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表面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及对石窟造像岩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深较大的窟室内外存在2℃~4℃的温差,岩石0~40 mm深度范围内温度与外界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石窟造像岩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及黏土矿物,...  相似文献   
98.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99.
北京城市居住环境类型区的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数字城市要素平台的空间集成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将居住环境的客观指标和居民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北京为典型案例,首先运用因子生态分析等方法识别出居住环境类型区,然后采用以居民个体感受作为依据的价值化评价方法,明确不同居住环境类型区的问题,最后总结北京城市居住环境类型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北京城区可分为内城异质性居住区、内城同质性居住区、近郊职住混合区、近郊高密度居住区、远郊职住混合区和远郊低可达性居住区等六类居住环境类型区,其空间结构同时体现了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等特征。居民对不同居住环境类型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从内城到郊区满意度逐级降低。最后提出改善北京居住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