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对影像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影像特征建立了矿山环境遥感解译标志,并对标志图斑进行了野外验证,结合多时相影像的对比,查明矿山基建、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貌景观破坏、土地压占、矿产资源开采情况等,分析矿山开发利用状态和地质环境问题.以遥感技术为基础,并利用GIS平台,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富油煤作为一种集煤、油、气为一体的特殊非常规油气资源,通过原位热解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焦油、可燃气及半焦固体燃料等,具有解决传统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难题的潜力。在减少煤炭开采污染、提高能效利用等方面,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我国寻求油气资源战略依赖突围提供了重要路径参考。然而,目前国内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的研究仅限于少数先导性试验研究,对于富油煤原位热解的地质环境影响研究与全生命周期地质保障技术探索亟待开展。

方法

基于富油煤开发原位热解的地质环境扰动响应特征,重点探讨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对热解区岩体变质、覆岩损伤变形、地下水扰动、地表沉降及地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条件评价与过程监测主要内容和测试技术,梳理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保障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理论研究、技术方法、感测装备、传感单元、数据解译、多源信息融合和工程实践等内容认识,提出了构建富油煤原位热解地质保障技术体系的思考。

结果和结论

分析认为,在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新型资源转化利用模式条件下,迫切需要研发与之相匹配的地质保障技术,制定完整的开发、设计、施工、评价方法和标准,以规范和引导富油煤热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此外,还需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富油煤油气资源固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富油煤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安全生产标准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为煤炭工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战略对策与保障。

  相似文献   
53.
今年全国范围内气候较为异常,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却暴雨成灾,而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是,7月份,陕西省安康地区秦岭和大巴山部分山区,在特大暴雨作用下,诱发大范围的突发性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此次突发性崩滑流灾害单体规模均较小,但数量众多,涉及范围极广,暴发时间集中,从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由于广大山区居民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避知识的缺乏,也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为此,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和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目前共同派出6个工作小组,分赴陕西、四川、贵州、浙江、福建和三峡等6个省区,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本刊编辑部供稿  相似文献   
54.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55.
2002年8月-12月我参加日本气象厅举办的气象 培训班,了解了日本现行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科研进展情况,参观了有关台站、院校。在和气象厅官员、职员、研究员、教授相处的几个月里,他们敬业爱岗、做事严谨、计划周密、认真高效以及奉献、勤奋、守时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 概况  日本气象厅(JMA)隶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全国的气象服务,其工作目的在于提高减灾防灾能力、保障全国的交通安全和工业产值,同时进行气象服务的国际合作。气象厅主要业务包括: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台风、暴雨(雪)警报/预报;海啸(津波)…  相似文献   
56.
美国产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的微核(MCN)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已是熟知的有效手段,山东紫露草即毛萼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lexa)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在探测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7.
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质量评价中,生物学指标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而底栖生物中的双壳类动物,特别是紫贻贝等世界性经济种类,由于具有理想指示生物的大部分条件,尤为国际国内所推崇.过去用紫贻贝监测环境污染状况,一般是先进行海上采样,然后室内消化处理,再进行化学分析.这样工作量很大,又不能立即反映当时的环境状况——即有“滞后性”.因此,有待于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改进,以达到快速、简便地监测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新洲 《海洋世界》2004,(4):21-21
最近,日本的三木本珠宝销售公司研究出使用珍珠贝检测赤潮等海洋污染的新方法。这种检测法就是将珍珠贝悬挂在水深2米的海里,使用传感器观测贝壳张开闭合的时间长短,并把收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传送到计算机的系统,来检验海水污染的初期阶段。经该公司的珍珠研究所和九州大学共  相似文献   
59.
一、GP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为了确保昕辖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些常规监测设备,并派出监理人员定期到每个监测地点对污染源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查、评定,还要对环境监测的管理资料(污染情况资料、处理方法信息等)进行更新、存储、分析,并且为主管部门提供数据分析以提高管理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通过巡视检查和评测工作为所辖区域的环境达标提供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2012年6月19日)从2010年9月10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作为发起人牵头单位向国土资源部请示成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到2012年3月16日民政部批复同意筹备成立协会,前期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多时间。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多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环境司和46家协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