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94篇 |
免费 | 818篇 |
国内免费 | 7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9篇 |
大气科学 | 2788篇 |
地球物理 | 1043篇 |
地质学 | 2793篇 |
海洋学 | 54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510篇 |
自然地理 | 10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274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515篇 |
2013年 | 368篇 |
2012年 | 436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459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457篇 |
2007年 | 339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263篇 |
2003年 | 286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211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88篇 |
1991年 | 132篇 |
1990年 | 112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广东气象》2005,(3):F003-F003
2005年的“龙舟水”泛滥南粤,6月18-25日持续一周的特大致洪暴雨过程,使广东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受高空槽、切变线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广东省出现了较大范围连续性特大暴雨和强降水,其中,龙门县录得的过程累积雨量1300.2 mm。再加上珠江流域各大江河上游洪水的不断涌入和天文大潮的顶托,西江水位急剧上涨,6月23日中午-24日早晨,西江的封开、德庆、高要分别超警戒水位8.92 m、6.58m、2.68 m,流量达到56300m3/S,北江清远超警戒水位2.18 m。暴洪、泥石流、塌方、洪涝等自然灾害,成片出现在广东的河源、韶关、肇庆、惠州、清远、汕尾、珠海等地区的乡镇,17个市89个县(市、区)76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41.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5.2亿元人民币,特大暴雨造成京九铁路多处地段发生土方溜坍,被迫中断行车10多天。受暴雨和天文大潮夹击,广州珠江最高潮位超过基面2 m。江水漫进广州城,市内低洼地多处水浸超过1 m,南岸的铁轨一度被大水淹没,沿江路、滨江路等大马路水深盈尺,风景如画的小岛沙面顿成水泽。暴雨令著名风景区白云山出现20多处塌方,也令白云机场几度关闭。 相似文献
2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诞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同时,由于其自身抗雷击电磁脉冲的耐受水平很低,致使雷击灾害经常发生。因此,做好防雷装置的检查检测,发现隐患,及时完善,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3.
24.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3):I0002-I0002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25.
26.
利用南昌站1953—2012年气候资料及城市发展信息,分析了南昌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受城市化影响越来越大。南昌市暴雨日数存在2—4 a的振荡周期。近10 a以来暴雨日数明显减少,但城市短时强降水频数增加,暴雨强度较大。年雷暴日数呈现下降趋势,存在2—4 a的周期振荡,雷电频次和强度有所增加。城市大风主要发生在春、冬季,且日数明显减少。大雾在20世纪50—80年代呈现增多趋势,但在近20 a呈现减少的趋势;霾明显增多。高温日的年代际变化差异较大,危害性高温日数减少,存在10 a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7.
28.
29.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危险极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析划分为11个泥石流灾害危险区域,其中泥石流极危险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42%,重度危险区面积37.76%,中度危险区面积44.85%,轻度危险区面积9.97%,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比全省各地州市泥石流灾害危险度。 相似文献
30.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数据、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卫星云图和榆林CR/CB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日20时—26日08时陕西北部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过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雨强大、范围小、移动慢、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大暴雨区具有典型的β中尺度特征;(2)西风槽的快速东移南压以及副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加强及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850 hPa新生的河套低涡和东南低空急流成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3)河套低涡是一个浅薄的热低压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低涡形成于弱的锋区中并具有不对称的暖心结构,成熟阶段和旺盛阶段低涡转变为对称的暖心结构,强降水产生在低涡发展成熟阶段,在低涡旺盛阶段降水达到最强;(4)河套低涡直接影响并控制着地面β中尺度低压的发生发展,β中尺度低压稳定在榆林西部,中尺度低压的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冷性辐合和暖性辐合,不断触发γ对流单体生成,不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导致了降水的强烈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