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7篇 |
免费 | 903篇 |
国内免费 | 9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6篇 |
大气科学 | 1425篇 |
地球物理 | 1059篇 |
地质学 | 1971篇 |
海洋学 | 467篇 |
天文学 | 186篇 |
综合类 | 282篇 |
自然地理 | 2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197篇 |
2020年 | 158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14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249篇 |
2005年 | 253篇 |
2004年 | 193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8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1954年 | 13篇 |
194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于锋前暖区暴雨,自2000年以来仅此一例,十分罕见,是在低空急流偏强并长时间维持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未受到南支槽和冷空气的影响。(2)闽中大到暴雨带和闽南暴雨区的对流系统相互独立,有多个对流系统影响闽中地区,仅两个对流系统影响闽南地区。降水有较明显对流特征,属暖云弱对流降水,容易导致预报员对雨强估计不足。(3)此次冬季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地区,低层水汽条件与汛期暴雨相当,但整层水汽条件较汛期略差;低空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区趋于不稳定,但对流不稳定度较汛期弱。(4)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为冬季暴雨带来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但暴雨区涡旋性不强,无明显正涡度柱。其中,闽中大到暴雨主要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是在湿斜压作用下倾斜上升运动中产生,而闽南暴雨区既存在对流不稳定,也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942.
某水电站坝基挠曲破碎带工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状挠曲破碎带是某水电站坝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破碎带岩性为完整性较差的碎裂、碎屑软弱砂岩,并呈现孔隙式胶结接触,其工程力学特性对坝基变形和稳定存在巨大影响。基于破碎带砂岩组织结构疏松、含水率较高、物理力学性能较差等特点,首先开展了基本物理特性试验分析,认为岩石微细观结构复杂、渗透特性较好,属小孔隙率砂岩。其次,开展了室内常规和现场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最后,在宏观力学参数确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破碎带对工程作用的响应及影响。结果表明,破碎带岩石内部结构破坏严重,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等,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但化学侵蚀并不显著。常规剪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4阶段特征,三轴压缩试验破坏机制为塑性剪切破坏,表现出强度低、延性扩容明显、出现屈服平台等特征,且碎裂岩强度略高于碎屑岩;现场试验表明岩体变形均匀,变形模量较低,处于60~630 MPa;地基承载力处于0.8~2.3 MPa。研究成果对该水电站坝基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3.
944.
随着CSAMT法探测应用需求的日益增多,其分辨能力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CSAMT勘探中,几何效应、电流效应和感应效应是引起电磁场变化的三种物理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与地下电性结构密切相关的电流效应和感应效应.首先,利用CSAMT法对100 m×100 m×100 m的异常体进行了探测,研究表明存在两个畸变区域.利用电流效应对存在的两个畸变区域进行了解释,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收发距为10 km时电流效应占据主要地位,感应效应位居次要地位,当收发距增大时电流效应比重下降,感应效应比重增大.选取坐标原点位于电偶极子中心,x方向为电偶极矩方向,z轴垂直向下,随后,研究了CSAMT法对异常体沿x、y及z方向长度变化时的探测灵敏度,研究表明CSAMT法对异常体沿x方向的变化最为灵敏、y方向变化次之、z方向最为迟钝,最后对以上现象给出了解析. 相似文献
945.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创设和使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黄姓,以黄姓"逃""跑"这一人口迁移的传奇作为案例,来阐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46.
947.
文章回顾与阐述了水文物探的找水,管水以及治水发展3个阶段,并列举出了水文物探的10个方面应用成果及实例,同时,也对今后水文物探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做了有关介绍。 相似文献
948.
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河南省2005年3月20—21日层状云系降水过程中的云水资源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式主要计算了水汽收支状况、云中水分的微物理转化和降水效率等。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输送为云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域的水汽收入主要是水平流入,地表蒸发的贡献相对较小。河南南边界和西边界是此次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入边界,东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出边界,较强的流入高度在2km附近。云系呈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平均0℃层在2.5km高度附近。6km高度以上的高云为冰云,2.5~6km高度之间的中云为冰水混合云,2.5km以下的低云为水云,符合“播撒-供给”云结构。雪和霰主要在4km高度左右生长,雨水主要在2.5km高度左右的0℃层附近生长。全省小时降水效率和地面小时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明显滞后于水汽流入率的时间变化。在降水较强时段,河南省域的小时降水效率为20%~30%。降水效率的分布形势与累计降水较为一致,河南南部较高、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949.
对两个相同或不同尺度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数值模拟和大气动力学理论分析的研究是进一步认识双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高预报双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引发热带气旋异常路径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50.
转型期广州大都市区户籍贫困人口特征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广州市户籍贫困人口总量增加,贫困阶层种类由单一走向多元,新增种类中的下岗失业无业、在业低收入者成为救助对象主体.救助对象从基本没有收入的个体为主拓展到有少量收入的家庭为主,贫困深度降低.受到历史继承、单位制和工业企业改革、住房市场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户籍贫困人口区际空间分布和集聚的相对差异增加,贫困人口在内城外围区集聚程度明显增加,并在大都市区形成绝对改善区、相对缓解区、变化微小区、相对加重区和绝对加深区5种地域类型.对少数贫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