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本文在介绍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和布列颠哥伦比亚省地质调查所的职能,任务,机构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指出地质工作社会化是国外地质调查机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的共同趋势,文末对组建中国地质调查机构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减轻地质灾害也是发展,“减负等于加正”,在减灾中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3.
24.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5.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应重视数据的信息服务价值,同时借鉴大数据思维,探索国家基础地质大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提升信息价值洞察力,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本文提出了基于元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的物理分布逻辑集中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整合与集成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6.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现代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的普遍现象,西方许多研究证明这种特定人群集中居住的邻里会对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市鹭江村和逸景翠园社区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中国城市中不同邻里对居住在其中的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此将邻里特征分为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同龄人交往特征、机构资源特征4 个方面,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上述4 个方面的邻里特征确实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影响青少年的教育表现与心理状态,同龄人交往特征则对青少年性格有重要影响,机构资源特征会影响青少年发展机会的获得。而邻里影响的作用机制可以用Jencks等的邻里机构资源模式和群体社会化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27.
周进生 《国土资源》2005,(11):48-49
地质调查工作,诞生于社会生产,同时也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其服务范围却是个不断扩大的过程.世界上最早成立专门地质调查机构的是于1835年创立的英国地质调查所.此后,各国开始建立作为政府机构的地质调查所,调查本国的资源,为社会生产服务.起初地质调查所的基本任务是基础地质调查(进行地质填图)和区域矿产评价工作.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质勘查工作不仅成为矿业开发不可缺少的先行步骤,还以其独特的功能进入水文、工程、环境等诸多领域,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8.
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改革和建设不断促使大学校园走向开放与多元。针对单位式校园向社会化校园转变的趋势,研究两类校园空间的环境认知,对我国高校今后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借鉴环境行为学方法,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抽取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样本,通过边界与中心认知、行为地图缓冲区分析、网格统计和空间叠置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选取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本部校园作为对比案例,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化校园在被动地适应社会转型中融入城市系统,导致环境认知差于单位式校园;2)自然地理条件、功能格局和使用者主观意识相互交织,在时间因素的推动下,使社会化校园产生有别于单位式校园的空间行为格局;3)学生认知的发展性和社会转型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构建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相互作用的机制。最后简单探讨了对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认识,探讨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资料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与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0.
气象科普的社会化、气象科普的产业化和气象科普的现代化乃是气象科学普及的3个明显特征。气象科普的社会化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其主要表现在:气象部门单打独斗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气象科普工作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青少年;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甚至气象人员本身都需要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普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气象科普工作。因此,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已经摆到我们的面前,成为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