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6篇
  免费   1079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576篇
地球物理   967篇
地质学   4192篇
海洋学   690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424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热带西太平洋热状况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谐波分析和EOF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暖池区域表层热状况(海表温度距平SST'表征)和浅层热状况(热含量距平HS'和次表层海温距平ST'表征)在1月和7月的年代际、年际尺度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⑴不同季节的年代际、年际尺度SST'和HS'都存在两个显著模态,HS'1月的年代际、年际尺度结构最简单,而SST'7月的年代际和1月年际结构最复杂;⑵ 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发生的年代际跃变HS'晚于SST', 且SST'(HS')呈增温(减少)趋势;⑶ HS'的年际异常与ENSO关系密切,而SST'与ENSO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2.
青藏高原多,少雪年后期西北干旱区降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吴统文  李培基 《高原气象》1998,17(4):364-372
利用1957-1990年高原地区的雪深,地面气温,地温以及西北干旱区部分站强降水量资料等,进行了高原地区多,少雪年积雪特下,地震热状况以及西北干旱区的期降水量的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3.
杨立顺 《地下水》2011,(4):11-12
汤泉的地下热水历史悠久,人们利用其自然出露的温泉进行洗浴、疗疾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地热资源类型为基岩裂隙型地下热水,热水区的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地温场在平面和垂向上表现为温度不均一。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成为地下热水赋存场所和深循环通道,深部热水沿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上升,形成浅层地下热水异常区。  相似文献   
74.
“岩浆热场”说及其成矿意义(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篇(张旗等[1])初步讨论了岩浆热场说的概念,本文为下篇,主要谈应用,探讨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岩浆热场说对热液成矿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可能解决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中许多很难解释和争议很大的问题:如钨锡与金铜为什么相伴的问题,矿床为什么大多是多金属成矿的问题,远离侵入体的夕卡岩成因问题,成矿为什么滞后于花岗岩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岩体成矿,有些岩体不成矿的问题,为什么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息息相关的问题等。岩浆热场与煤和油气成藏有关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岩浆热场对煤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烃源岩的热演化,使生油门限变浅,使烃源岩进入高成熟或过成熟,使烃源岩中残余有机质丰度降低。令人感兴趣的是,岩浆热场说还导出了一个"成矿组合"的概念,所谓成矿组合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它包括下述4种类型的矿床:岩浆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层状热液矿床及生物有机质矿床等。岩浆热场说对于找矿也有启示:首先,我们可以从3个不同的级别上(大规模岩浆活动级别;成矿带、成矿区、矿集区级别;单个矿床级别)规划找矿布局;其次,在岩浆热场的统一影响下将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无机质矿床和有机质矿床联系起来;第三,推进不同类型矿床研究的互补和交流。看来,岩浆热场对于成矿的作用是最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它也许可以改变我们目前对成矿作用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推进矿床学研究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5.
目前管道的抗震设计已从过去的弹性设计向塑性设计发展、从原来的应力设计向应变设计发展,相继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性能设计和后果设计.日本将埋地供水管道按照两级地震动水平设计,一级地震动水平(GML1 规定的地震复发周期为100~200年,二级地震动水平(GML2 则规定为一直接发生在该城市的6.8级地震,相当于阪神地震那种情况.  相似文献   
76.
佛子冲含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子冲中温热液型含银铅锌矿床银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部分来源于围岩。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岩浆、构造和围岩性质的控制;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银含量为35×10 ̄(-6)—59×10 ̄(-6),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矿石中的银以均匀分散态存在,少量以显微的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主要富集于方钻矿中;矿石中银矿物的出现和富集与矿石的结构构造和方铅矿含银量高低有关;银在矿床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正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7.
Howardites-Eucrite-Diogenite(HED)族陨石普遍被认为来自于灶神星,辉石颗粒中出溶片晶的形成是母体经历热变质事件的直接产物,因此出溶辉石的元素迁移规律可以反映灶神星经历的热变质条件。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电子探针对不同类型HED族陨石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ED族陨石中非平衡型辉石颗粒的Ca-Mg-Fe元素不均一,各样品中平衡型辉石颗粒的Ca-Mg-Fe元素平均扩散速率比值约为νCa∶νMg∶νFe=5∶1∶4,根据二辉石温度计得出母体热变质温度范围为700~1000℃,且玄武质Eucrite平衡辉石指示的温度普遍低于Howardites指示的温度,反映可能存在垂向压力差异性。这些特征都说明灶神星热变质期间的热源主要来源于演化早期玄武岩浆的快速喷发掩埋。  相似文献   
78.
杨占兴  贾雁杰 《世界地质》2014,33(4):959-964
在明确小平岛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地热地质条件并判断地热资源类型,结合已有两眼井S1、S2数据资料,采用热储法对其地热资源进行潜力评估。结果表明,大连市小平岛地区为深层传导型地热资源,该区桥头组及长岭子组上部为良好地热盖层,长岭子组下部及南关岭组上部(2 100~3 300 m)为该区热储层,热储体面积为7.3 km2。单井涌水量可达600~800 m3/d,水温可达50℃~60℃,地热资源量约为4.88×1011kcal,折合标准煤为6.97×107t,可开采的地热资源量约为7.32×1010kcal。  相似文献   
79.
工后边(滑)坡预应力锚固工程的长期工作性能是影响锚固工程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一种改进的拉拔检测设备,对重庆三处滑坡工后锚索结构进行了锚索抗拔力检测。通过对各工点检测结果的分析,对各工点锚索结构物当前预应力状态,预应力损失率,锚索安全储备进行了科学判定,为补强整治提供依据。对比分析了造成三处滑坡预应力损失差别较大的原因,岩体蠕变变形及锚索的松弛耦合变形是导致工后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于过于松散破碎或含水量较大的滑坡体尽量避免采用预应力锚索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各工点工后锚固工程的应力状态及锚索破坏方式表明,锚固段破坏是引起锚固工程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后锚索工程施工时,应重点注意锚索的长度及注浆等施工质量。对于大型的边(滑)坡中的预应力锚固工程建议安装锚索测力设备,以便时掌握预应力损失情况,及时进行补张拉,防患于未然;对于未安装锚索测力设备的,建议封锚时,预留钢绞线长度大于5 cm,以便工后进行拉拔检测试验。此种改进的拉拔检测设备具有简单、实用、易操作等特点,值得在工后岩土锚固工程长期性能评价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全球气候变暖给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绿洲热场的变化严重影响绿洲的生态稳定性,利用遥感卫星影像来监测热场分布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采用Landsat7 ETM+热红外波段定量反演晴空状态下干旱区典型绿洲地表真实温度,运用影像叠加分析、直方图比对、缓冲区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剖面线分析方法,分析其热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绿洲热场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特性,Moran’s I值为0.5489,z检验值为48.44,同时呈现出显著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 就全局而言,热场分布规律为水体温度<耕地温度<林草地温度<城镇温度<裸地温度<盐碱地温度,均温分别为21.65 ℃、27.86 ℃、35.59 ℃、36.52 ℃、40.06 ℃、42.07 ℃; 就局部而言,盐碱地温度低于周边裸地温度,盐碱地平均温度比周边300 m、900 m、1 500 m缓冲区裸地的均温分别低0.59 ℃、0.44 ℃、0.26 ℃。水体、城镇、盐碱地、裸地的温度波动较小,热力景观单一,热场分布均匀,而耕地和林草地的温度梯度大,热力景观复杂多样,热场分布极不均匀。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面积较大,它可以降低荒漠对绿洲的热力侵蚀,对保护绿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