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0篇
  免费   1518篇
  国内免费   2933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9006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569篇
海洋学   99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40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一般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海滨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引发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主要是由强风或气压骤变及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爆发的时候局部地区水位猛然增高,酿成重大灾害。在温带气旋鼎盛的春秋季节,常发生温带风暴潮,以中纬度沿海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92.
993.
南极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的中期振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存在着显著的准二周振荡,这种振荡是由上往下传播的。无论冬、夏季,准二周和准一周振荡都是由西往东传播的,而扰动的南北传播方向则与季节及振荡周期长度有关。南极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与500hPa极地涡旋的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概述了成都市彭县通济乡境内的龙门山区,1990年8—9月上旬发生的暴雨、山洪、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重点论述通济乡红山村滑坡性质,基本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防治滑坡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低纬热带大气中的风压场平衡关系对CISK-Rossby波进行了研究,指出对于弱对流加热,CISK-Rossby波既可以向东西方向传播,又可以向南北方向传播,并且这种弱对流加热所激发的CISK-Rossby波是一种稳定的减幅波;对于强对流加热,这种CISK-Rossby波减速并向东和向北传播,其传播特征与30~60天低频振荡的特征比较一致,并且这种CISK-Rossby波又是一种不稳定的增幅波,在10°N和17°N地区,经向波长为6000km的CISK-Rossby波的e倍增幅时间分别为6天和8天。因此,CISK-Rossby波可能是30~60天低频振荡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96.
李培顺 《海洋通报》1993,12(5):15-20
本文分析了青岛地区9216强热带风暴暴潮的成因及其预报思路,并给出一个较简便的增水峰时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首先探讨南方涛动指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系,然后分析赤道和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温对南方涛动的响应情况,同时分析南方涛动响应区域的海温与当时及滞后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联系,从中探讨南方涛动、厄尔尼诺海温异常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一种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8.
999.
在"98.7"武汉强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波动的作用及其相干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以Morlet复数小波函数分析方法等为基础,研究了1998年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强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波动的作用,同时用交叉谱研究了不同尺度波动的相干性。结果表明,这次强暴雨过程是一次中-β尺度能量积累与释放的过程,在2h左右的较短时周期波动中,中-α尺度对中-β尺度产生一定的干涉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对2004年4月22日黔北一次大冰雹过程与本地历史经典冰雹环境场作对比得出(1)500 hPa至地面均无经典冰雹的几种动力辐合对流系统,本例的主要触发和维持对流的动力因子在深厚的200~300hPa.中低层只是弱的动力条件和强的温、湿条件配合、无冷空气;本例冰雹历时长、雹源地及移动路径少见;(2)数值预报产品的T213500hPa高度场、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场、春季θse场各层的有关数值和典型的"Ω"型图像有指示性预报.#(3)近地层太阳辐射使气温6h陡增10℃,气温降雹前达30℃,当大气不能继续膨胀时,就成了这次冰雹的触发原因;(4)遵义新一代CINRAD/CD雷达从PPI、RHI、四幅平显、径向速度上,跟踪探测记录到本例在贵州山区特定的地形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人字型、弱回波、长钉状、中气旋等降冰雹的典型特征.(5)假尖顶回波和导出产品HI实心大三角图像和VIL的高值特征可作为冰雹天气的有效预警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