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0篇 |
免费 | 1669篇 |
国内免费 | 32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0篇 |
大气科学 | 5019篇 |
地球物理 | 731篇 |
地质学 | 2250篇 |
海洋学 | 2077篇 |
天文学 | 102篇 |
综合类 | 560篇 |
自然地理 | 7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312篇 |
2022年 | 336篇 |
2021年 | 414篇 |
2020年 | 362篇 |
2019年 | 375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335篇 |
2016年 | 318篇 |
2015年 | 333篇 |
2014年 | 599篇 |
2013年 | 468篇 |
2012年 | 513篇 |
2011年 | 518篇 |
2010年 | 548篇 |
2009年 | 532篇 |
2008年 | 465篇 |
2007年 | 488篇 |
2006年 | 441篇 |
2005年 | 429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372篇 |
2002年 | 388篇 |
2001年 | 403篇 |
2000年 | 271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228篇 |
1997年 | 224篇 |
1996年 | 223篇 |
1995年 | 218篇 |
1994年 | 203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190篇 |
1990年 | 155篇 |
1989年 | 11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61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41年 | 4篇 |
1937年 | 4篇 |
1936年 | 9篇 |
1935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利用2007—2009年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观测的亮温资料,建立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Tropical Cyclone,TC)的估计模型,对2010年热带气旋进行独立估计试验,并对估计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强度小于强台风TC的拟合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约为5 m/s,平均绝对误差约为4 m/s;对强台风和超强台风TC的拟合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65和6.60 m/s,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76和5.49 m/s;对强台风及以上强度的TC,模型的拟合误差在日(夜)间减小(增大),误差最小(大)值为6.00 m/s(11.96 m/s),说明估计值在日(夜)间偏大(小)。 相似文献
982.
983.
984.
10个CMIP5模式对亚澳季风环流及其变率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简称CMIP5)的10个海气耦合模式的输出结果,比较了这些模式对6种季风指数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从季风区大气环流场的气候态以及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季风的相关关系两个方面对季风指数的模拟差异原因进行了讨论。得到结论:CMIP5模式对于季风指数年际变化模拟的结果与观测资料差异较大,其中对南亚季风指数(Webster- Yang index)模拟最好,模式集合会显著改进对南亚季风指数的模拟效果;不同模式基本可以描述出各个季风区大气环流场的气候态分布特征;耦合模式对南亚季风指数模拟的关键可能在于对SSTA的年际变化以及SSTA与季风相关关系的准确模拟。 相似文献
985.
从预测高原不同区域春、夏季温度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高原温度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温度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高原春、夏季温度指数相关关系清晰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春季温度偏高(偏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南部、Ⅲ区夏季温度偏高(偏低)。进一步分析这2种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指数偏高(低)时,春季高度场高纬冷空气活动的势力弱(强)且路径偏北(南),同时高原高度场较低(高),有利于(不利于)偏南气流北上,有利于(不利于)冬季向夏季环流形势的转变,春季高原中部温度偏高(偏低);而当冬季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域海温综合指数偏高(低)时,同年夏季500hPa高度场高原北部至中西伯利亚南部脊加强(减弱),高原及北部为高值(低值)系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夏季高原中部、南部温度偏高(偏低)。 相似文献
986.
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11年NCEP/NCAR水平风场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浙江省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低频天气图工具,识别出3种与浙江省台风强降水过程相对应的典型低频大气环流型。通过合成分析,划分了与C型环流场和C+SN型环流场相适配的天气关键区。进而结合历史个例,研究了台风强降水期间关键区内低频系统的活动特征,初步建立了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并提出依据模型开展延伸期过程预报的基本思路。对2012年的回报结果表明,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并针对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87.
广西巴里—龙头山100号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研究—氧逸度(fo2)、CO2逸度(fco2)、硫逸度(fs2)、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100号矿体的成矿温度及成矿压力,并结合矿体的矿物组合推算出100号矿体是在相对低硫,氧和二氧化碳逸度,溶液为酸性至弱碱性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8.
1 IntroductionObservation of the tropical rainfall is crucial forthe research on tropical weather and climate.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gestion of rain-fall data into a numerical model can have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simulation results(Kr… 相似文献
989.
热带太平洋海气热交换年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块体动力学公式计算了热带太平洋潜热、感热通量,并用EOF方法分析了这两类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结果指出,热通量的模态1反映了太平洋海气热交换的基本气候特征,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就是这种气候特征下的具体反映;模态2说明了海气热交换与海流和海陆分布有密切联系;模态3反映了下半年海气热交换的加强,为热带太平洋ITCZ的活动提供了能量.东太平洋,感热通量和海气温差分布型十分相似,而西太平洋,则取决于全风速的量值.潜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全风速的时空分布,和比湿差的分布型相差较大.赤道以北中、西太平洋风速异常是导致气候异常的关键.北半球ITCZ云带是由其海面热通量变化所决定;西太平洋SPCZ云带是由其海表温度和海气温差所决定. 相似文献
990.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近年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经常形成赤潮,其赤潮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本论文以米氏凯伦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荧光标记技术和细胞膜蛋白质提取方法,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对膜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米氏凯伦藻的膜蛋白质组及其对环境温度变动的响应。实验共鉴定到44个细胞表面膜蛋白,其中有效注释27个,主要为转运蛋白、HSP70蛋白家族和捕光蛋白等。米氏凯伦藻在20°C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要明显好于16°C和12°C,但16°C和12°C条件下的差别不大,表明低温限制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当米氏凯伦藻从12°C快速转移至16°C和20°C时,藻细胞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短时间迅速降低,但细胞很快即适应温度变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和光合作用蛋白在其适应温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